6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继续实施“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培训8000人次,其中乡村振兴主题培训5000人次。
各地通过强化培训、搭建平台、促进实践等举措,为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支持。
贵州省结合省情,围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新时代贵州志愿服务暨西部计划政策等内容,邀请专家为基层项目志愿者开展培训。山西省采取“在校(在线)学习”“送教上门”“送教下乡”等方式,就地就近培养一批在乡大学生、乡村治理人才。
高校也开始了探索,多方发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与发展”“乡村振兴——旱地农业绿色发展”3个校级重点专硕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实施包括“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和“本土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在内的“三团一队”智力扶贫新模式,选拔优秀硕博研究生等到基层顶岗实践锻炼。近年来,学校43%以上的毕业生扎根西部就业创业。
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共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依托“荆楚行”等乡村振兴项目、湖北专项“专业学位硕士”试点培养项目,围绕湖北现代乡村治理、美丽乡村规划、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4个方向,提升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经验,近3年累计500余名毕业生扎根农林牧渔行业。
贵州医科大学扎实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国家专项与地方专项学生培养工作。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优化课程设置,针对贵州农村常见病、地方病等看病就医实际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综合素质。2015年至今,已有1724名毕业生回到签约的乡镇卫生院服务,助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南京晓庄学院采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通过顶岗实习、实践教育等形式引导师范生提前接触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提高职业适应性、增强实践能力。2016年以来,累计培养3245名乡村定向师范生,903名毕业生已返乡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