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老年教育> 文山年内将建设33所“家门口老年大学” > 正文

文山年内将建设33所“家门口老年大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断扩大我州老年教育有效供给、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州委老干部局积极主动作为,2012年下半年将在州、县(市)老年大学示范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建设一批家门口老年大学(分校、学校、教学点),实现全州新建家门口老年大学33所,新增老年学位(员)2640个,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资源整合、部门联动。围绕“把老年大学建成老干部工作的主阵地、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主阵地、发展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局、教育体育局、卫生健康委、民政局、文化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要求,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导向,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单位(企业)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老年协会、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各类教育机构、闲置场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老年大学教学点、分校,满足片区内老年人学习、活动需求,使老同志能够就近学习、就近活动;推动“家门口老年大学”与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涉老团体等结合起来,实现力量联合、阵地联用、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实行州、县(市)老年大学指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建设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老年学校;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与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合作,开设公益性课程等多措并举,逐步形成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单位(企业)的多级办学网络,建立老年学习网点。

  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统筹老龄、文化、教育等各类资源,按照办学场所、教学设备、专(兼)职人员、网络设备、管理制度“五有”的标准,推动“家门口老年大学”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发挥“正能量+”优势,把“家门口老年大学”打造成融学习教育、风采展示、健康养生、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乡村(社区)“银岭驿站”。引导老年学员发挥银色力量,增长知识信息、愉悦身心健康、促进文化养老、发挥银耀时代正能量,把“家门口老年大学”打造成聚集释放正能量的基地。州、县(市)老年大学要通过调研选取老同志多、学习氛围浓厚、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作为试点,就地、就近、就便挂牌成立“家门口老年大学”,实现老年人就近上学,使老年人愉快参与新时代老年教育活动,形成一套符合实际、便于学习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州“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将当前全州上下正在开展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经常性开展“微党课”“微宣讲”“微视频”等教育,引导广大老干部、老同志、老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精品特色的教学,打造“一教学点一品牌”、“一教学点一特色”建设,整合资源,采取联合办学方式,与本地特色相结合,突出特色精品专业教学,形成一批地域特征明显、文化特色显著的精品课程。做规范化管理的教学,要推动课程设置规范化,逐步落实课堂教学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的“四有”要求。做社会实践课堂的教学,注重第三课堂的融入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设符合老同志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彩云之南、文化游学之旅”游学课堂,把“老山精神”、新时代“西畴精神”、普者黑康养旅游资源、坝美世外桃源推向省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打造具有文山本地特色的游学基地。

  注重宣传,营造氛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州老干部工作部门、各级老年大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新共识。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打造“家门口老年大学”发展新标杆。大力宣传老年大学建设、老年教育发展工作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年大学建设、老年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laonianjiaoyu/34051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