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老年教育> 偏远小镇老年大学有群快乐“学生” > 正文

偏远小镇老年大学有群快乐“学生”

在土地上耕种劳作了半辈子的郭冬英没有想到,在自己培养的两个女儿先后走出大学校园之后,她还能有机会坐进老年大学的教室里。
7月22日上午10时,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二楼的一间临时教室里,69岁的郭冬英正在上法律课,那只因长期干农活而布满老茧的右手握着笔,认真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凤凰镇地处武汉新洲、红安、麻城交界处,总面积57.21平方公里,共有19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万余人。
这是一个被称作“鸡鸣三县”的地方:一只公鸡打鸣,三地都能听见。
2008年,这个距武汉市中心城区70多公里的偏远小镇,开办起了老年大学。作为第一批学员的郭冬英,见证了这所老年大学的发展,也见证着这个贫困小镇脱贫之后的小康生活。
老年村民迈进“大学门”
郭冬英摆在课桌上的玻璃杯,印有“凤凰镇老年大学9周年纪念”字样,虽然字迹磨得有些斑驳,但杯身干净。“这个杯子跟了我4年,我很爱惜。”郭冬英说。
郭冬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家中贫困,只读到小学六年级。郭冬英说,“上学”这件事,一直是她心中的遗憾,也一直是她的梦想。
她和丈夫把“读书的梦想”,寄托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先后上了大学,“老大还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郭冬英说,女儿们都参加了工作、成了家,她和老伴也把家从郑园村安到镇上。2008年,听说镇上开办了老年大学,郭冬英第一批报了名,拿惯了锄头的双手,在年过半百之后开始了“大学生活”。
“我当初报的是健身班,主要是学习跳舞和练太极,现在选择了法律课。”郭冬英把她能再坐进教室比作是“圆梦”,“小时候家里穷,要种地,所以早早辍学。现在年纪大了,生活越来越好,我就想来上学。”
从最初的30余人,到现在的160余人,郭冬英见证着凤凰镇老年大学的壮大过程。凤凰镇老年大学现任校长陈双旺介绍,他们现在开设的课程包括国学、法律、历史、保健、乐器、舞蹈、曲艺等,学员逐年增多。“老年大学这些年一直没有固定教室,镇上现在安排了一栋新教学楼,正在装修,8月底可以搬进去。”
偏远小镇的“学、乐、为”
陈双旺所说的新教学楼,距凤凰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步行不到5分钟,上书“凤凰老年大学”6个红字。
“经过十几年发展,凤凰镇老年大学逐步正规化,老百姓支持,政府每年有资助。”陈双旺介绍,原来校址比较偏僻,在举水河边上,教室一直在“流动”,后来搬到社区。因为学员要上音乐课、器乐课,镇政府决定专门将这栋楼作为老年大学教学楼。
现如今,凤凰镇老年大学在当地挺有名气,有时区里开展文化活动或是举办社区文化节,都会邀请老年大学学员参加。
凤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凤凰镇曾是新洲8个贫困街镇之一。2015年,凤凰镇入列全国首批建制镇示范试点,成为武汉唯一以“镇”为建制的乡级行政区,旨在探索城乡一体化,打造县域经济“试验田”。2018年,凤凰镇全部实现脱贫。这两年开展的“擦亮小镇”行动,让小镇的综合环境、居民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老年大学成立13年的变化,也反映了小镇的变化。现在,老年大学主要做到“学、乐、为”三个字。“学”就是老年人学习新知识,“乐”就是让大家玩得开心,“为”就是老有所为。在“擦亮小镇”行动中,不少老年大学志愿者主动参与“周末大扫除”,参与环境综合提升,平时还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送到乡村。
学员、老师“一肩挑”
“和其他中心城区的老年大学不同,我们的老师都由学员兼任。”陈双旺介绍,目前有10余位老师。
69岁的学员曹启银退休前是高级会计师,在当地从事过法务工作,爱好书法,1986年起自学书法,在当地小有名气。因此,他当仁不让地成为法律、书法老师,目前是副校长之一。
“遗产分配,女儿和儿子同样有继承权;借钱给别人,一定要打借条,履行手续。”当天的法律课上,曹启银结合一些在农村常见的财产分配、债权债务法律问题,为郭冬英等一众学员普法。
“我讲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还有一些以前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时遇到的真实案例。有时结合民法典来讲,要讲得让大家都能听懂,都能记住,都能用上。”他说,曾经有位学员通过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法律知识,解决了债务纠纷问题。“农村非常需要普法教育,因此凤凰镇老年大学安排了法律课。”
每年春节,曹启银还会带着老年大学的学员为镇上居民写春联。
副校长刘胜祥说,现在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很多年轻人会给老人买洗衣机等电器送回来,但老人独自在家不会用。“为了让农村老人跟得上时代发展,老年大学还经常请人来教老年人怎么用手机、用电器。”
从跨街“搓麻”到跨街“上学”
66岁的学员陈金娥家住新洲区三店街,离凤凰镇有五六公里,骑电动车需要20多分钟,已经上了7年老年大学。
“我有3个儿子6个孙子,现在孙子们都大了,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以前,我来凤凰镇是约人打牌,后来看到老年大学办得蛮好,一起打牌的朋友就介绍我来报名。”陈金娥说。
“现在学习唱歌、跳舞,好开心。”她说,一般早上8时骑车出门,中午回去做饭,有时老伴没事,也会陪她一起来上课。
“原来我的颈椎不太好,孩子们也反对我打牌。上老年大学后,经常锻炼身体,颈椎好多了,心情也变好了,老伴和孩子们都支持我。”陈金娥说,老年大学不收学费,和上一辈老年人相比,自己的晚年生活要幸福许多。
陈双旺介绍,凤凰镇老年大学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不仅接收本地学员,目前还有少量其他街道的学员,今后可能还有红安、麻城的学员也要来上课。
“以前围着田地转、围着灶台转,现在不愁吃、不愁喝,农村老年人也追求老有所乐。”刘胜祥笑着说,“现在房子住好了,生活过好了,农村的老年人缺的就是精神上的,老年大学就是要解决这些老年人精神上的不足。”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laonianjiaoyu/34172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