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校企协同,文化育人,特色发展 > 正文

校企协同,文化育人,特色发展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实践

文化是大学之魂,体现着高校办学的宗旨定位和价值追求,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邮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唯一高校,在66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以育为本、以邮为根、以质为要,通过传承百年邮政的厚重文化、凝练多年办学的精神特质,打造了“鸿雁文化”特色品牌。同时以校企融合为路径,以协同育人为目标,将之融入石邮学院事业发展格局,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走出了一条“产教高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教培研一体发展”的特色之路,培养了一批批德技兼修的“邮政鸿雁”。

立柱架梁,打造“零距离、无缝隙”的育人共同体

66年来,石邮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邮政、服务邮政”的办学定位,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为牵引,建立了涵盖办学治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成为石邮文化落地践行和丰富发展的有力保障。

构建校企协同融合的体制机制。

立足行业办学实际,构建了“三块牌子、多项功能、一套人马”的体制机制,建立了“学院领导一岗双职、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教学系部双职双责”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教学、培训、科研”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构建了“责任明晰、共建共享、互融互通”的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实现了“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教学师资、教学内容、资源使用”五个一体化,确保了与邮政企业“组织上相融入、业务上相融通、文化上相融汇、人才上相融合”,形成了紧密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构建“量身定制”的育人格局。

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实施了订单式、定制式培养,探索实践了“招生招工一体、校内校外对接、双层双师协同、全程全面共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目前,订单培养已覆盖30个省(区、市)邮政分公司、11个邮储银行省(区、市)分行,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超10个,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建立了“教产岗位互通、专兼协同发展”的校企共育共享的双师培育机制;建立了“邮政集团统一组织、各级邮政企业积极参与”的双选就业机制,有效保障了校企在“专业设置与业务发展、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等人才培养培育全过程的无缝对接。

打造“内部质量保证”科学体系。

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以目标链、标准链为牵引,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主体架构,以质量改进螺旋运行机制为核心,以诊改运行机制和现代质量文化建设为保障,依据大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平台,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实施和运行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诊断、激励、创新、学习机制,从理念、制度、行为、环境四个层面构建学校质量文化体系,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使得“质量文化”深入人心。

德技兼修,培育“爱邮政、建邮政”的优秀接班人

在“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理念指导下,石邮学院紧紧围绕邮政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了动态专业建设机制,实现了教育环节与生产过程、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 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同频共振”,为邮政企业培养输送了一批批具有邮政情怀、邮政气质和邮政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专业建设布局上,石邮学院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科学调整专业布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开设有邮政通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等30余个专业,基本覆盖了邮政行业的生产、业务、技术、营销、管理五大岗位群的主要基层岗位,实现了“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019年,邮政通信管理专业群被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邮政通信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2个专业群被确定为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邮政通信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3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专业,邮政通信管理、快递运营管理2个专业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

在专业素质培养上,石邮学院支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4个,建有与邮政企业生产系统一致的邮政、金融、快递等校内仿真生产实训中心3个,建有“11183”语音客服中心,“东莞电商实训基地”“仓配中心实训基地”等生产性实训基地10个,其中,邮政类专业和通信类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为国家级高水平实训基地。建有覆盖31个省区市邮政企业基层网点的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实训基地5万余处。石邮学院通过把邮电营业局所建在校园、把岗位职责标准引入实训、把企业内训师请进课堂、安排教师进企业调研、组织学生到基层顶岗等举措,有效提高了育人的契合度和精准性。

石邮学院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实训)中心

石邮学院智能收投工作室

在思想品格塑造上,石邮学院紧跟时代、紧贴学生,将“热爱邮政、扎根基层”作为加强学生思想品格塑造的核心内容,贯穿育人全过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把邮政发展历史、邮政职业精神、邮政基本常识等融入思政教育、渗入专业课堂;邀请企业领导专家、邮政技术能手、优秀石邮校友、社会名家学者走进“石邮讲坛”,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基层、增长企业认知;利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育人载体,将“扎根基层”教育融入新生入学、专业学习、岗位实习、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本领、立志岗位建功,着力培养具有邮政气质和邮政情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石邮学院学生在成都云仓校外实训基地实习

石邮学院学生在石家庄中心局顶岗实习

润物无声,构筑“全方位、沉浸式”的育人文化场

石邮学院以“立体多元、涵养浸润”为目标,发挥校企融合优势,对接邮政职业要求,扎实推进校园硬环境和育人软环境协同建设,将“环境文化”打造成为承载和外化核心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隐性课程。

打造特色文化环境。

发挥校企融合优势,建成了一批承载学校文化底蕴、展现浓郁邮政气息的校园文化景观,从校徽标识到文化产品,从绿苑大厦到鸿雁培训楼,从广场鸿雁特色雕塑到“鸿飞天下”校史馆,从兼具邮政元素和教育特质的“邮票上的教育家”文化墙到涵盖“时代楷模”“大国工匠”“邮政劳模”“石邮校友”“优秀学子”等内容的榜样长廊,无不体现着鲜明的鸿雁文化。同时,学院建设了“系统与企业同步、设备与生产一致、环境与岗位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在学院公共区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将“鸿雁文化”和邮政精神融合渗透其中,打造形成了“与邮政企业文化在形式上能对接、在内涵上相融合”的校园硬环境。

榜样文化长廊

邮票上的教育家

打造文化宣传阵地。

建立了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宣传橱窗”为主的线下阵地和以“石邮官网、石邮官方微信、石邮青年、石邮党建视点、中共中国邮政集团党校”为主体的线上平台,成为思想引领、文化涵养的宽平台。设立了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支撑办公室和企业文化教研室,开设《邮政文化概略》《集邮文化史》等特色课程,全覆盖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策划《视觉形象管理手册》《甲子风华·鸿飞天下》《石邮榜样》等文化画册,立体化宣传石邮文化;创作“到中国邮政基层去”“鸿雁”“雪线邮路”等弘扬企业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培养学生邮政情结,持续培育学生邮政情怀。

文艺作品-鸿雁舞蹈

文艺作品-雪线邮路

文艺作品-到中国邮政基层去

打造系列文化品牌。

将文化育人作为“1357”大思政育人的重要子工程,特色育人成果获中国政研会二类研究成果、中国邮政政研会优秀政研成果一等奖;打造劳模辅导员品牌,聘请272名邮政模范担任大学生兼职政治辅导员,让学生“零距离”聆听感人事迹、学习劳模精神;打造“科技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文化节”品牌活动,使之成为青年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品格素质的广阔舞台;打造“石邮青年”“石邮讲坛”文化宣传品牌,“石邮青年”入选中宣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团中央“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项目”“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

学院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邮政系统党建工作示范单位”“邮政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邮政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多次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石家庄市文明单位”;2021年,学院获批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石邮学院“鸿雁文化”创新凝练和扎实落地,进一步坚定了校企协同培养邮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铸起了全体教职工的“同心圆”,平添了发展动能,提升了办学治校的质量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能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10年,石邮学院毕业生有六成都进入邮政企业,其中95%以上在县级以下邮政企业基层就业,30%以上在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30%以上已成长为基层管理者和业务骨干,涌现出了以“全国速递物流万名揽投人员业务知识竞赛”第一名获得者马洋涛为代表的一批技术能手,以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张龙生为代表的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学院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学院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院毕业生康智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大工匠”等荣誉;牛威龙、周吉同学先后登上《人民日报》,刘晨曦等同学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连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金奖。《中国教育报》《中国邮政报》等深度报道了学院特色人才培养。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news/353974.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