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产教联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 正文

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产教联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导读: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计划是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行动”框架下,由北外在线产教融合中心与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共同发起,旨在发挥学校优势特色,强化产业端参与,推进高等工程教育,促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为我国培养一大批“新工科”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有效助力国家发展需求,服务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2022年3月24日,教育部举行了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深入研究部署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造就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宣布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正式启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教育部举办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正在由大到强,工程教育必须答好时代命题,在学科融合、产业驱动、知识结构、评价机制、国际标准等方面取得突破,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为走好战略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作出重要贡献。“新工科”是从新时期全面创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以适应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战略视角出发,所提出的新观点。其研究和实践将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从目前国内的专业设置情况看,电子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工程等专业都会纳入“新工科”的范畴。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我国“新工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

截至2022年,全国已有532所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专业特色不突出,因为是交叉学科,部分高校在制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部分课程依赖于本校传统工科常用课程,与产业结合不紧密,容易给学生造成“什么都要学,什么都不精通,与其他相关专业区别不大”的误区;二,工程教育不足,主要体现在工程教育体系不完善和工程教育理念没有内化于教学过程中;三,理论教学占比过重,实践教学不足,常常停留在浅层操作上,易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真实场景化锻炼。以上也是教育部大力开展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计划是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行动”框架下,由北外在线产教融合中心与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共同发起,旨在发挥学校优势特色,强化产业端参与,推进高等工程教育,促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为我国培养一大批“新工科”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有效助力国家发展需求,服务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北外在线产教融合中心牵头联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联盟企业、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相关高校共同构建了一套与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高度适配的,融合理论课程、仿真实训、工程实训、行业认证为一体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体现产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性存在。探索建立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职业技术技能“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学习成果转换机制,打造了符合“高质量、高内涵、高标准”的高等教育领域新工科物联网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解决方案。该项目在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媒体的关注与认同。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为了有效助力国家发展需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新工科”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服务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北外在线产教融合中心与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与高校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企业导师入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技能认证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等方向展开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落地。

 

 

加入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计划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68478722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news/35270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