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论坛暨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国际智库首届研讨会”圆满举办(上) > 正文

“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论坛暨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国际智库首届研讨会”圆满举办(上)

2022年6月16日—17日,“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论坛暨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国际智库首届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方式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属于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国人文与人才中国》国际论坛平行论坛,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主办,国家民委“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承办。

主持人:齐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芝大“城市创新”项目高级合作学者)

黄健(华东师大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致辞:杨树雨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国家民委“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国际智库委员会主任、教授)

来自国内外的12位专家分享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兼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韩民分享《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主要是:

一是学校教育还不能适应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偏重系统知识灌输,忽视能力的系统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依然薄弱。可持续发展教育(如生态环境教育等)有待普及和深入。

二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发展不平衡。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机会、资源及质量上仍存在区域、城乡及人群间的差距。相对于城市地区,学习型乡村建设滞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法制保障与制度建设薄弱。国家层面的终身学习立法尚未出台,只有上海、福建、太原、宁波等少数城市制定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非正规教育及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学分银行、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等也亟待建立和完善。

四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教育和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不力,社会参与不足,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尚未普遍形成。

五是学习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资源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终身学习的经费与专业人员保障薄弱。

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夯实学校教育的基础,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改革学校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改革教育的内容、方法与评价,加强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能力等的培养。

二是加快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在继续加强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同时,着力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薄弱环节,加大对弱势人群终身学习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

三是加快全民终身学习制度建设,全面推进非正规教育与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学分银行及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建设。加快国家和地方的终身学习立法进程,强化全民终身学习的法制保障。

四是完善终身学习治理体系,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促进终身学习的共治、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社会参与。

五是建立更完善的全民终身学习资源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府财政支持、用人单位资助、家庭及个人支付相结合的资源筹措与成本分担机制,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券、个人学习账户、带薪学习假等制度。建立终身学习从业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国家民委“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国际智库委员会主任杨树雨教授通过对五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宣言的文本的内容、结构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五届宣言内容都与大会背景紧密相关,语言简洁凝练,关注承诺与行动,始终强调学习型城市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对社会、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 同时,每届都有各自的关注重点。宣言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划与推进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为我国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我国也对北京大会等五届大会的召开和《北京宣言》等五个宣言的研制做出了贡献。

华东师大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健教授分享《文化融合视角下:城市与人才相向而合》。

她从文化融合的视角,结合上海城市发展愿景,分析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文化融合策略和行动,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持续培育广为认同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形成城市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实现“城市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城市更出彩”的发展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家成教授分享《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升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价值》。

他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介绍上海在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背景下,开展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主动将全球性议题转化为上海的社区教育行动。在近年的实践中,上海积累了鲜活的经验,并通过持续探索,不断融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全球对话和本土创造的潮流中。

韩国的原圣山HYO大学终身教育院院长、东亚终身教育、老年教育硏究所所长、网络新闻WithTimes 社长及总编辑朴福仙分享《韩国终身学习城市的运作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她指出:终身学习城市不仅是学习者的自我实现,也是提高地区社会竞争力、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地区社会运动,今后终身学习型城市的建构,应与社区未来发展相结合,朝着具体的方向前进。

为了终身学习型城市的成功,终身学习型城市的政策方向应以学习者或居民为中心来开展。以现有的终身学习模式为基础推展,因应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

她结合韩国终身学习城市运作的具体情况,分享韩国终身教育推进经验与研究成果,针对韩国未来终身学习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

泰国西帕坤大学泰语专业教育部刘健仁老师分享《泰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介绍》。

他详细介绍学习型社会和泰国学习型城市与学习习惯,其理念是“学习万物,带来一切机会”。泰国有77个省,每个省都向学习者传授数百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免学费或学费很少。

他分析人类学习型社会应该所处的位置,“人类所要努力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真正的可持续幸福和和平”,我们该怎么办?答案是,我们正在做的是鼓励社会上所有年龄段的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准备所有年龄段的生活。(李养正)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news/353454.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

青春新赛道 就业新航程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