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终身学习高质量发展,总结宣传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类终身学习机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机构、老年教育机构、各类企业内教育机构在开展终身教育中取得的突出成果和实践探索,由中国教育在线发起的“2023年度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进终身学习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得到各相关单位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综合专家组评审意见,最终28篇稿件入围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即日起,中国教育在线对入选案例进行展播,以飨读者,并助力案例成果的推广应用。
“131”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单位:成都市青羊区社区教育与青少年服务中心
作者:敬茂 李仲霜 周小芳
一、案例背景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既是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也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内在要求。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是推进社会政策友好,推动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的一项重要体现,而社区作为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园地,理应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推动青少年全方位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二、案例主题
青羊区西御河街道西华门社区地处成都市中心,现占地面积0.63平方公里,辖区学校有实验小学、回民小学、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等。近年来,社区内青少年人口与日俱增,总人口数(6-18周岁)接近社区人口总数的20%。为在社区青少年学生中全面营造“强国有我 志愿行动”的优良氛围,培养社区青少年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都市青羊区西华门嬴恒文创社会服务中心联合西华门社区,创新实践“强国有我”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探索与实践“131”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法,充分挖掘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引导社区青少年学生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区发展治理增添新生力量。
“131”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法即1支组织、3个指标、1个机制;1支组织: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3个指标:青少年志愿服务联络群、青少年志愿服务手册、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1个机制:青少年志愿者的工作反馈机制。
三、主要做法
(一)发掘培养青少年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组织
西华门嬴恒文创社会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注重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形成了社会工作者带动志愿者骨干、志愿者骨干带动普通志愿者的工作模式。但是缺乏青少年志愿者团队结构化,需要引导志愿者自发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此,项目通过社区通知,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引起社区青少年的兴趣,让大家参与进来,集中收集社区青少年学生的志愿服务信息,组建1支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创建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联络群,随及建立工作台账,拟定项目组织方作为联络员,管理《西华门社区青少年志愿者登记造册信息统计》。
“从小跟党走 团结共奋进”志愿宣讲活动
(二)组织开展青少年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项目通过举办青少年志愿者主题培训活动,包括基础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素质与技巧培训等,进一步提升社区青少年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增强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使青少年们去深刻认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主动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同时,为促进和规范社区青少年志愿者的各项工作,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保障青少年志愿者、青少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参照相关制度与条例,结合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华门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积分手册”,拟定项目组织方进行合理管理、监督和考核。
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知识培训活动
(三)策划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带领青少年志愿者开展服务
项目将通过举办“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日”主题活动,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和谐文明为主题,引领小小志愿者主动走进社区,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为西华门社区的发展治理增添新生力量。项目开展“学雷锋”、“从小跟党走”等志愿宣讲活动,引导社区青少年学生担任“小小宣讲员”,促进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互动,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使志愿精神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也开展了“生命有爱 与爱同行”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让小小志愿者们作为“公益小摊主”、“劝募员”、“义卖员”,售卖闲置物品,同时义卖、募捐所得全部善款也将伴随着青少年志愿者们的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白血病儿童,进一步增强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有效提升社区青少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能力。
“生命有爱 与爱同行”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文明社区 志愿行动”实践培训活动
(四)做好青少年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项目通过开展社区青少年志愿者主题表彰活动,回顾和肯定青少年志愿者们在本次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工作中的勤劳付出,也进一步扩大志愿者精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动员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激励青少年志愿者们继续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发挥年轻向上的力量和作用,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生活习惯,共建美好社区。在推进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形成的过程中,项目方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从调查青少年状况、制定志愿培训计划,到调动整合学校各方志愿资源等,都事无巨细。项目方建立了便于记录的青少年志愿者台账,持续性联系青少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制定“西华门社区志愿服务积分手册”,通过设立灵活多样的荣誉奖项,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评比,使青少年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及时得到社会的肯定,与此同时,定期对社区青少年志愿者予以激励和表彰,使青少年志愿者的工作付出能够得到社区的反馈,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社区青少年志愿者表彰活动
四、成果成效
成都市青羊区西华门嬴恒文创社会服务中心通过开展西华门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实践“131”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法,有效引导青少年深入社区、了解社区,主导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当好社区志愿服务的传承者、实践者、引领者。项目累计挖掘青少年志愿者35人,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11场,成功组建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1支;累计服务人次超200人次、互动参与人次超500人次;获得了社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
五、案例评析
志愿服务是人们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及精力,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贡献社会的实践活动。近年来,青少年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参与力量,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1”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法为社区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基本路径,让社区工作者能快速启动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拓展了社区教育工作、志愿服务工作、青少年工作的服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同时,该工作法也是引导社区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举措,其中引入了“1米高度看城市”的青少年视角,既能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意识,也能为青少年提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促使青少年通过体验服务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自我教育和能力提升。目前,“131”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法已被成都市今站公益集市基金采纳运用。
专家点评
西华门嬴恒文创社会服务中心联合西华门社区,创新实践“强国有我”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探索与实践“131”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法,充分挖掘了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引导社区青少年学生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区发展治理增添新生力量,很有章法和特色。
该案例为社区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基本路径,让社区工作者能快速启动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拓展了社区教育工作、志愿服务工作、青少年工作的服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