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邬跃 毛建云:高等继续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驱动 > 正文

邬跃 毛建云:高等继续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驱动

  高等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子系统,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相互赋能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将引发高等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同时高等继续教育也将锻造、提升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所衍生的新的生产力质态,更显创新性、更具数字化、更富跨越性、更重高质量。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社会生产力存在密切的关系,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高等继续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质生产力之间自然也是双向驱动、相互赋能。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将引发高等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包括理念、目标、内容、方式、体系、治理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高等继续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将通过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提升新质生产力,通过促进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通过促进知识再生产升级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对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依靠创新驱动出现的一种的生产力质态;是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生产力是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的。新质生产力则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的倍乘,极大地提升和发展了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塑造归根结底还是依赖于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伴随着科技创新迭代,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工具不断涌现,产业系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继续教育通过普遍性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对高等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质生产力将推动高等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历了机械化革命、电气化革命和信息化革命等三次工业革命。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数字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技术和社会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其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源于生产力的变革,而生产力的变革通过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工,推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方式、体系以及治理发生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催生的,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质态的生产力,它将对教育系统产生综合性重构和颠覆性影响。第一,教育理念的改变。数字技术改变了知识学习和知识生产,使得以知识传承和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向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理念。第二,培养目标的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更多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智能型人才和生态型人才。第三,教育内容的重组。数字意识、数据素养、计算思维、协作创新等成为教育内容的新主体。第四,教育方式的转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逐渐被削弱,混合学习、人机协同、自适应学习等教育方式增多。第五,教育体系的重构。去时空化、非正式和泛在化,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将转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第六,教育治理的变革。教育治理转向数字化,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服务。

  高等继续教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高等继续教育通过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提升新质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这一因素是促进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马克思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劳动者的培养,其基础环节依赖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后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则需要靠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简单的”劳动力可以提升为“发展的”和“专门的”劳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们认为教育、培训等投资于自身而形成的能力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高等继续教育通过加速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高等继续教育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力。世界科学中心定期发生转移,先后出现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而这5个国家都是当时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可见,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与科学中心高度相关。科技创新与教育高度相关。

  高等继续教育通过知识再生产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也催生了新的知识观。面对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挑战,教育应更重视“提出问题的能力、分辨信息质量的能力等认知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生产能力或者参与知识生产过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海量知识进行提纯加工、多维链接、结构重组,创新理念和创新知识就会涌现,扩展对劳动对象、劳动材料的新认知,促进科技创新。

  整体看,面对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高等继续教育存在的办学理念相对滞后、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适应性不高等问题更加凸显。我们应把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契机,从更新教育理念、升级培养模式、优化供给改革、提升培养质量等维度系统推进改革。

  【邬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毛建云,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8月刊(总第106期)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news/36203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