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多方参与下的都市老年教育
传统文化体验学习基地建设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海珠区分校
郭翠镟 王宇 吴卉源 黄馥佳
摘要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海珠区分校,坚持“党政统领、多方参与、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加强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组建老年教育联盟,开展传统文化特色老年教育体验学习基地建设,以海珠区为依托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推动区域老年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国茶荟老年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学习基地的建设,把老年人对生活的乐趣提升到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老有所乐,实现自我,通过实实在在地为都市老年人服务,探寻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服务于区域老龄化社会的路子。
亮点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海珠区分校与益武琶洲国茶荟合作挂牌老年教育基地,协同广州幸福晚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的助力,搭建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及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立交桥,培育出具有“茶文化”特色的国茶荟老年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学习基地,从而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形成“体验式学习+远程学习+展演”的创新教学方法,共同组织策划老年人到基地体验、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及活动,目前已基本完成基地建设的初型。
一、案例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重阳节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海珠区分校(以下简称“海珠区电大”)紧密跟随政策引领,坚持“党政统领、多方参与、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发挥电大优势,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努力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积极回应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特色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开展老年教育项目合作,开展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年教育体验学习基地建设,以海珠区为依托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工作。
海珠区电大创办于1979年,是广州市电大的直属分校,由海珠区政府主办,海珠区教育局下属的教育支撑机构,经费来源属于财政补助一类,宗旨和业务范围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并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和社会服务。是面向广州地区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人高等学校。多年来,海珠区电大在海珠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教学现代化建设,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坚持立足海珠区,服务广州地区的办学宗旨,以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将办学延伸到社区、基层、企业、部队等,形成了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为社会各类群体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海珠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是交通发达、功能成熟、宜居益商的大型社区。海珠区电大协助区政府、区教育局、街道做好社区教育的调研,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中层干部深入到各社区、街道开展社区教育调研活动,继续探索在电大基础上构建社区教育学校的模式,协助区教育局、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完成各项活动,面向包括社区居民、企业职工、老年群体、职场女性、家长及少儿、新型城市居民等各类人员群体开展“终身学习大讲堂”和“数字化教育职业技能认证培训”等公益讲座和培训活动,直接受益人群达6000多人次,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学校通过构建“学校+基地”的办学模式,坚持“多层次、多项目”的办学发展思路,从而保证电大的整体运作。海珠区电大以为学生搭建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的平台:一是将培养职业拓展型人才作为办学理念,服务于成年在职人群。二是推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二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三是在服务模式方面实行“送教到基层”。学历在校生每年保持在3000人左右的规模,呈平稳上升之态,是学校办学模式与办学特色成效的最好体现。在办学模式上,海珠区电大是“三驾马车”并行发展,以支撑基层电大的独立运作。“三驾马车”即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及以公益课程为主的社区教育。
学校于2011年加挂了“海珠区社区教育学校”的牌子,逐步形成了社区教育新网络。学校正在构建一种“社区教育学校+特色基地”的新实践模式,形成具有海珠特色的社区教育网络基地。在社区教育服务的老年人群、职业人群、青少年人群中,学校将老年人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建成了东部特色基地和西部特色基地。通过大讲堂、培训、展演及主题活动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构建了“体验式学习+远程学习+展演”的教学模式,以期打造“学—演—游”一体化的老年教育特色品牌基地。主要的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构建覆盖全区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
2018年1月2日,海珠区电大经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批准在2018年加挂“广州老年开放大学海珠学校”,开始依托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积极走访区内各街道,通过实地调研,探索构建覆盖全区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在建设老年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学习基地过程中,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协同社会组织共建,激发社会活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2020年8月5日,经国家开放大学(广州)老年开放大学批复同意,对海珠区18个老年学校、2个老年教学点予以备案,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区18条行政街道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形成广州老年教育办学网络的核心主干网络之一。
(二)线下建设以学校为中心的老年教育学习基地
为了更好地为周边及区内老年学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具有国开特色的老年教育学习氛围。一是在原有教学楼的基础上,学校投入资金进行外观改造,同时设置适宜老年教育的舞蹈室、瑜伽室、歌唱室、书画室和多媒体课室等功能课室。二是建立师资队伍,聘请亲民的老师开班授课,形成具有海珠区电大特色的老年教育品牌。如:由广州市摄影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梁旭辉开设的手机摄影班;由中国美术学校注册监考官曾艺媛开设的工笔画、写意国画班;由国家级教师、裁判、国标舞专业导师谭小敏开设的拉丁舞班等。三是坚持公益性课程推广,各老年教育课程班的学费低廉,平均还不到20元一次课,亲民的学费也是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原因之一。海珠老年学校自挂牌成立以来,开设各类课程班级50多个,学员超过1200人次,现已成为区内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线上开发利用学习平台充实丰富老年教育资源
学校在巩固线下老年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首先,通过“人人讲”平台,作为初期老年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基础平台。疫情期间,为了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上课,学校推出由广州市摄影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梁旭辉主讲的线上《手机摄影》课程深受区内老年学员的欢迎,观看最高峰的一场达到2000多人次。随后,依托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的直播教学平台,以资源共享为原则,提供视频号“广州老年学堂”的优质课程,如《春节健身课堂》《中医养生课堂》《素人改造,老年人学穿搭》等,进一步补充并丰富区内老年学员线上学习资源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第三,以“海珠区数字化终身教育”平台为枢纽,构建开放式的学习大基地。目前,海珠区数字化终身教育平台浏览量已达10万人次,日浏览量达500人次,成为海珠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合理设置专业培育培养涉老服务人才
随着广州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急需开辟和探索新途径,以适应日益迫切的老年教育和学习服务的需求,同时对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职业人专业化的培养,海珠区电大通过合作办学形式,于2017年秋增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专科班,共招收17名学员。2022春季此专业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科班,继续培养面向各类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康复、保健、常见疾病照护需要的、具有一定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截止目前,已培养涉老服务专业学员近150人,实习及就业地点分布在市内各涉老服务中心。学校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与时俱进的学习支持服务意识使学校为广州涉老服务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终身教育资源新模式
同时,学校还探索校企协同机制的意义,创建整合各方资源服务于老年教育基地的有效管理系统,与社会组织共同开发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规范化的老年教育课程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2019年海珠区电大与益武琶洲国茶荟合作挂牌老年教育基地,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老年教育实践。在海珠区教育局、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的引领下,学校安排核心部门人员投入支持琶洲国茶荟特色基地的建设,并多次到场调研,与国茶荟领导及幸福晚晴公司协商进行老年教育推广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此项合作旨在协同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平台,依靠当地政府,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将课堂学习和茶文化活动相结合,形成“体验式学习+远程学习+展演”创新教学方法。国茶荟特色基地以“茶文化”为主题,围绕区域内老年教育学习者的需求,形成若干与“茶”相关的线下“茶+N”体验课程设计理念,全部课程都将同时开放线上线下学习,以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沉浸式体验广府茶文化,丰富海珠区老年教育的形式。截止目前,已经有社会组织在国茶荟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其中老年参与者人数占70%,为研究实践提供了基础,并且在2020年1月正式被批准为“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琶洲国茶荟学校”。通过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的助力,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方就“国茶荟老年教育幸福大学”项目达成互补,从而整合各方优势,全面推进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六)学校领导带头组织深入开展老年教育研究
海珠区电大坚持以科研引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学校领导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则,带头担任课题负责人,带动教职工搞课题研究。学校发掘并培育了一支老年教育实践研究队伍,坚持立足海珠区,围绕老年教育主题深入开展研究,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保障。其中,2021年10月,《基于基层电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策略和路径的探索》获得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学校重点课题立项,课题负责人是郭翠镟书记,课题组成员包括王宇主任、吴卉源主任、黄馥佳老师等;2021年12月,由郭翠镟书记主持,王宇、罗吉平、张文娟、吴卉源、黄馥佳、余焕才六位老师共同参与的国家开放大学(广州)老年开放大学2020年老年教育建设专项——老年教育研究暨“老年教育特色品牌教育”项目《都市老年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学习基地建设中的校企协同机制研究——以海珠琶洲国茶荟为例》,在课题结项时被评为“优秀”等级。
三、承上启下整合优质资源,有序推进区内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目前海珠区老年教育发展由区教育局牵头,学校带领,相关局、全区18条街以及街道属下的各居委会协同工作,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开展老年人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推广才艺展示、参观游学、志愿服务等老年教育活动,共同加快推进我区的老年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
二是需要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学校牵头不断完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项目,同时以开展远程网络教学、主动送讲座送教学内容进社区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下沉;同时指导各街道挖掘辖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主线课程,办出各自的特色,打造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品牌,共同建立起支撑全区老年教育发展并符合老年人学习特点的老年学习资源库。
三是在有条件的社区开设分校;海珠区电大本校区坐落在海珠区的西部,服务辐射的范围较小,为解决这一问题,在2021年已经设立下级学校琶洲国茶荟学校,联和企业幸福晚晴共同发展海珠区东部老年教育工作,利用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学习环境扩大老年教育的服务范围。
四是积极寻求外界优质教育实体,引入第三方机构、民办非企业、民间公益组织等社会团体努力拓宽教育维度,形成资源融通、灵活多样、优质均衡、充满活力的社会学习点建设模式,从而达到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为居民提供上应潮流、下接地气的教育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学习点。
四、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愿景
2021年11月28日,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指出开展老年教育是政府对开放大学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要求。因此作为区内老年教育战线的生力军,海珠区电大必须在政府与上级单位的全方位的统筹下才能有效开展老年教育工作,这其中亟需上级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撑。另外,学校目前现有的场地及相关教学硬件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升级与改造,以满足区内老年教育的深度开展和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今后,学校也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将教学服务送教到街道学校和社区居委;对有条件的居委加挂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在优质的教育机构加挂老年教育学习点或学习基地;总结各学校及教学点的特色案例,培养一批服务于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教学队伍,进一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使海珠区形成“人人皆学、人人乐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区域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