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远程教育> 小算法 大提升——基于温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践探索 > 正文

小算法 大提升——基于温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践探索

 陈世龙  方向东 吴存华  罗伟   温岭市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开始实施,至2017年底,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工程实施后,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仍存在技术与变革、应用与创新、个体与整体、乡村与城市四对不平衡关系。2020年,温岭作为首批参与实施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试点县市,在一年的试点过程中,温岭市协同浙师网院全力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实现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再提升。

一、队伍——加固

加强与固化两支队伍建设,这是提升工程实施的关键。

提升工程改变培训机构单一实施的困境,建立以省级培训机构、市教育局、试点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工作坊坊主为合力参与的培训管理团队,实现“四路”合一,保证了省、市、校、段在规划、实施、组织、管理、评价上的高度一致。各方共同努力,增加适合培训需求的、涵盖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学科教学软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按照“高素质、强教学、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要求,高校专家、教研信息培训专家、课程专家、一线名特优教师、共同体(工作坊)代表组成了培训指导团队,优势互补、共享共进,达成“1+1>2”的整体新合力,实现从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

为有效实施管理与指导,温岭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学院协同浙师网院举办了专场培训会,管理专家与指导专家就温岭区域特点,携手研磨方案。省工程办从源头入手,透彻解读政策;区县领导精准分析域情;试点学校信息官分享经验;校级管理团队组内交流探索,现场分组打磨方案。

围绕省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有关部门与浙师网院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掌握教师教学应用实际需求和推进难点,明确工作思路和实施重点,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最后形成“温岭方案”。

二、压力——减负

减轻压力、激发动力,这是提升工程实施的前提。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要完成50学时的培训,按照分学段课程体系安排,培训内容分为学校信息化规划、教学应用与创新、学习应用与创新、管理与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在这个体系中,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成8个二级维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家校互通、研修学习、网络教研、数据分析、协作办公,又细分为20多个微能力点。这些点就构成了培训的基本内容。

主题自选。在区域的引领下,学校围绕主题方向、学校实际,挖掘、遴选有助于提升工程2.0总体发展目标与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主题,并让教师自主选择需要的培训点,减少教师多重培训的负担,从统一内容转变为差异课程,实现以需学习、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时空优化。基于“互联网+实践”的培训组织形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跟踪指导为教师减负。浙师网院安排专家组,开展线上指导,内容包括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教学案例分享、课堂实录分析等;在温岭市区域的统筹安排下,每所学校都顺利完成了两次以上的线下培训,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包括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项目化学习等,破解教育教学痛点,助力教学创新。

三、成效——乘势

保质保量实现目标,这是提升工程实施的归宿。

提升工程1.0到提升工程2.0,它新的生长点在哪里?不是在项目内容,而在于新成效的获得与新的变化----校有所得、教有所改、学有所变。在此契机之中,项目驱动得以转变为成效驱动,温岭市提升工程2.0在获得成效过程中乘风而行,乘势而上。

校有所得。在对试点学校过程评价中, 温岭市确定了2所创新实验“种子”学校,他们有相应的网络研修软硬件环境,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有明确的信息化推进策略,参与试点意愿强烈、能为整校推进提供示范引领等。相关部门召开了试点学校联片培训现场会、高质量小组工作坊现场会等,以点带面推动整校推进工作,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蓬勃开展;并因地制宜开展面向农村学校教师的启航、续航、领航、归航的信息化教学专项培训,有效促进与保障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

教有所改。通过影子培训、浸润培训、卷入培训、陪伴培训与参与培训等方式,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在思想与理念上,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识明显增强,教师改变了对数字化、信息化和资源的认知,由“怕”变为“爱”,由“疏”变为“亲”;在行为与策略上,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优化课堂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汇聚优秀案例、精品课程、示范项目等一批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实践成果,打造出“技术创新课堂”。

学有所变。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自觉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推广学生优秀学习成果与生成性策略,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项目化学习的阶段性尝试。

四、问题——消除

精准评价、问题消除,这是提升工程实施的保证。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指导意见》,我们制作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两张问题清单,坚持以问题导向的评价机制,通过问题消除达到培训目标的实现,实现从模糊评价转变为发展评价。

对学校评价。根据培训的前期准备、项目规划、项目实施、考核评价四个阶段,开展过程评价。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联合管理与指导团队过程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平台汇总的各校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终端实地评估检查等开展综合评定。

对教师评价。教师在完成规定学时的线上培训后,实践考核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点规范》的微能力点为基本依据,以需求问题清单销号为基本策略,以工作坊互评、专家团队复评认定为基本方式。

如学情分析中的提交一份学情分析方案(PDF文档)或一份5分钟内视频的学情分析报告,最终实现将线上培训成果转化为线下实践、线下四大实践内容转化为教育创新成果。

一年的试点,紧扣“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整校推进的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培训理念与实践受到了温岭校长与老师们的高度认同与赞誉,40多期活动的美篇处处道出教师收获的喜悦。接下来我们将课题研究驱动、训后效果跟踪分析作为延续性工程,提高试点品质。

编辑: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  方舟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yuanchengjiaoyu/34081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