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作者管培俊
服务家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责任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产品”。推进家庭教育需要创新探索、示范引领,家庭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标准,因此,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推进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家庭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非常重要。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在教师教育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希望在家庭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新的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管培俊
全社会都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意义。我们从为人父母、为人之师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深深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特殊重要的意义。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显著标志;重视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建设,可以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家庭教育也将前所未有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升全民素质。
教师教育要全面贯彻家庭教育的法定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但要进一步细化需要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要落实到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这对于师范院校、师范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培训要着力培养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与家长社会沟通意识、家校协同能力、有效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
积极参与促进家庭教育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师范院校要紧扣人才培养任务,成为家庭教育研究、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基地。一是加强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在学科建设中探讨家庭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特殊规律;二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人才培养。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方面要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与训练。所以建议当前首都师范大学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要面向中小学教师、面向父母、面向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外,还需要面对家庭教育指导者。高水平大学尤其要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人才、课程资源、专业指导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要有创新思路。当前教育部已进一步扩大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学科建设要发挥师范大学、综合大学整体学科优势和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的优势;学科建设要有新的思路。关注国际前沿动态,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家庭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一是学科逻辑,二是问题导向。家庭教育人才培养和面向社会广大家长和未来父母的专业培训,需要中国家庭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支撑。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计需要把学科逻辑与问题导向有效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方面要着眼于实际运用,紧扣青少年素质及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学科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修学家庭教育课程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管理者,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困惑能够得到解决。这样才能有兴趣、有动力。课程结构上要考虑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学习科学、社会学、美学、国学基础、医学与保育等方面的基础要求,要有应知应会的实际管用的学习内容。专业培训方面要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提上日程,借助国培等培训活动,重视与支持在职教师培训。还要面向社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模块。
积极推进组织机构的创新与学术平台的创新。学科专业和课程设计坚持学科逻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形成一个矩阵结构,实现多学科交叉综合。学科越分越细、学院林立,强化固化学科割据,影响学科交叉综合,未必一定是好事。学科建设应当适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大趋势。所以,高校要重视学科群的建设,促进教学科研组织机构的创新与学术平台创新,以支撑教育教学改革。
首师大:启动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
记者于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暨家庭教育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上获悉,首都师范大学将启动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暨家庭教育辅修专业培养的研究实践。旨在为首都培养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理念、正确家庭教育方法,具备一定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39条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这对师范院校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既会做父母又会指导父母”的复合型人才,首师大家庭教育辅修专业由教育学部和政法学院开设,具体由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和政法学院教师承担主体课程与学生指导工作。
据介绍,家庭教育辅修专业面向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学生在修满相应学分后,可获得教育学、法学辅修双学位证书。在设置的课程计划中,围绕“教育是什么”“家庭教育是什么?”“家庭教育指导是什么”“儿童是什么”等核心问题,开设家庭教育基础、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家庭教育指导和儿童发展理论等方面的课程,包括《家庭教育学》《婚姻与家庭》《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与实务》《童年与社会》等必修课,还包括《家庭社会学》《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等多门选修课,期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双向激活,培养既懂扎实理论,又精通实务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者。
该培养方案专家论证组组长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担任。专家论证组高度肯定了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并期待这一先行探索能够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全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