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学术专题> 气象网络培训的优化路径:教学管理闭环及其实证研究 > 正文

气象网络培训的优化路径:教学管理闭环及其实证研究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以下统称“干部学院”) 是中国气象局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是气象部门集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化、高层次气象教育培训机构,是国家级、高层次气象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是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

  气象网络教育培训是新时代加强气象教育培训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是丰富和完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方式方法。干部学院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指导下,着眼于事业发展全局,着力加强新时代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谋划,构建了上接国家级业务单位,下触边远基层台站、自上而下网络学习全覆盖的气象网络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助力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

  基于互联网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平台(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自2005年11月上线以来,累计举办近500期国家级网络培训。经过多年摸索积累,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气象网络培训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和流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2023年,干部学院以气象知识普及网络培训班为抓手,对网络培训的全流程教学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探索,持续优化网络教学管理闭环,有效对接“训前”“训中”“训后”各环节,构建了“训前摸底+自主学习+直播答疑+互动讲座+回播巩固+全程教学支持服务+训后评估”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独特优势,着力做好教学训前“四备”,努力提升学员训中“三感”,全力深化训后评估“三层”,用心用情做好全流程教学支持服务,努力打造气象职工满意的气象网络培训品牌。

  一、着力做好网络教学的训前“四备”

  (一)用“课程策划”备好内容

  气象知识普网络培训班开班前,干部学院在需求调研基础上梳理和精选课程,确定出60学时的必修课程和40学时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3门党性教育课程和《大气科学概论》《大气探测》《天气学概论》《气候学概论》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卫星气象》《动力气象》《数值预报概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系列课程。要求参训学员从中自主选择完成8小时的选修课程学习。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开班导学思维导图、精心设计学员关注的“十问”、精心制作3分钟微视频,帮助学员、快速、准确、清晰地了解学习任务、要求以及具体进度安排等内容。同时,班主任对学员在课程学习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并把解答汇集整理成册,分享给全体参训人员,开班前的精心策划为后续培训组织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1 开班导学思维导图

  (二)用“师资联动”备好教学

  在精选培训自学网络课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需求,培训班还需要一支跨部门、跨单位的联合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期间,由干部学院业务培训部、新技术培训部、气象网络教育中心等3个教学部、相关直属业务单位专家联合组建了教学、辅导、业务知识拓展师资队伍。培训期间开展每周1次的直播辅导答疑与3次拓展业务知识的专家讲座,优质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用“摸底调研”备好学员

图2 入学摸底问卷调查结果

  干部学院精心设计制作入学摸底调查问卷,了解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岗位分布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情况。本次气象知识普及网络培共有来自30个省(区、市)气象局(301人)、10个直属单位及内设机构(40人)共341名学员。入学摸底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参训学员专业背景主要是会计类、经济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艺术类、语言文学等专业,从事的岗位主要分布在综合管理类、财务管理类等方面。这为在培训期间依据学员自身特征针对性地策划与开展拓展性专家讲座,精准对接学员培训需求,提升气象业务知识能力等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四)用“全天在线”备好保障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报名期间即通过气政通邮件、电话联系学员,确保培训班341名学员全员加入班级通讯群。确保培训期间班主任老师全程全天在线支持网络学习,及时回答学员的各种提问,为学员解惑,在班级通讯群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和扩展学习资料,方便学员学习和复习。定期在班级通讯群发布培训班学员学习情况的培训统计报表数据,督促学员按照培训班进度安排抓紧时间学习网络课程。畅通的线上沟通交流渠道为有力地支持教学日常管理与服务。

  二、努力提升网络教学的训中“三感”

  充分把握网络培训的优势和特点并拓展至网络教学环节中,带动学习氛围,着力增强学员的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一)聚焦重点,提升培训“获得感”

  在线网络课程按教学重点分3门党性教育必修课程、4门考试必修课、8个领域选修课等板块,并开展每周一次的直播辅导答疑与3次生动的气象讲座。根据学员非脱产学习日常业务工作繁忙的实际情况,安排每天学习一小时课程的教学计划,按课程知识结构建议学习顺序并在培训班专题页面中排序。让学员每天都有“获得感”,逐步在基础理论学习、拓展业务知识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均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考虑学员或因工作时间冲突无法参加或无法全程参加每次直播辅导教学活动,对于每次直播答疑辅导活动设置了直播回看的功能,学员可自主选择视频来补习或者巩固知识。按照必修课程的学习进度安排,分阶段在培训班发布4门必修课程的自测练习题,助力学员巩固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内容,自主检测阶段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获得感”。

图3 12次直播教学活动视频回放

  (二)学以致用,提升学员“成就感”

  培训期间结合热点天气现象(沙尘暴)、专家讲座主题、个人未来发展思考,培训班有计划地布置以“我对沙尘暴的新认识”“我对云的再认识”“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主题3个选做小作业,启发学员根据命题进行拓展学习和思考,结合课程学习知识和讲座内容,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撰写小文章。学员共提交53份作业,班主任汇编

  成学习成果分享集发到班级群中群分享给全体学员,提升学习“成就感”。

图4 3个主题小作业成果分享集

  (三)结业评优,提升学员“荣誉感”

  培训期间共安排了5大模块的教学活动——在线课程自主学习、直播教学辅导答疑、直播专家讲座、结业考试、选做作业。教学管理团队试行表单式管理,制作学员在线综合测评量表,测评培训班在线活跃度,探索网络学习行为测评方法。通过表单数据详细记录培训班每个学员在培训期间参与和完成5大模块的教学活动的情况,扎实推进优化网络教学组织管理,提高网络培训质量。在培训班结业后根据表单式管理自动生成培训班优秀学员和在线活跃学员推优名单,并在班级群公示,提升学习“荣誉感”。

  三、全力深化网络教学的训后“三层”

  (一)反应层:调查问卷评估网络培训效果

  培训班结业考试后发放结业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结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5.81%的学员认为掌握了气象知识,88.71%的学员认为拓展了知识面。在培训班学员提交的学习总结中,多人认为既学到了气象基础知识,也拓展了对业务知识的了解,还引发了对自己职业生涯未来发展的思考,受益良多。调查问卷进一步收集学员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对于网络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用于改进网络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置,进一步提升网络培训质量和效果。

图5 结业问卷调查结果

  (二)学习层:结业考试检验网络培训成效

  学习层评估是在课程学习完成后通过结业考试来检验网络培训成效。结业考试具体考核要求是《大气科学概论》《大气探测》《天气学概论》《气候学概论》课程考试全部通过及格线视为合格。这种评测方式增强培训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培训学员有斗志,在培训期间更认真地学习和参加辅导答疑活动。同时,使辅导老师有目标,更负责、更精心地做好教学辅导工作。气象知识普及网络培训班321名学员完成4门必修课程的结业考试,310名学员合格,合格率达96.57%。

  (三)行为层:充电蓄能促岗位能力提升

  多名学员在培训总结中提到,这次培训是一场“及时雨”,为气象“新兵”充电蓄能。参加培训班的学习达到了培训目标,掌握了气象学科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为胜任岗位工作打下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在培训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自主学习气象远程教育网的公开学习资源也即时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名学员(气象主播岗位)在训后反馈给干部学院,通过培训专业知识得到增强,在省级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四、网络培训提质增效还需三个“重点关注”

  (一)重点关注学员的学习时间

  网络培训均为非脱产培训。培训结业调查问卷显示,75.48%的学员都是利用工作间隙来学习,63.23%的学员是下班后或者周末时间来学习,39%的学员选择周末的下午或者晚上安排直播教学活动。“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持续充电,对提升岗位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要重点关注学员的学习时间,所在部门为学员营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给参训学员更多学习时间的保障,这对提升网络培训效果非常重要。

  (二)重点关注课程设计的“接地气”

  网络培训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岗位区别很大,对培训的需求点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对气象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科普化、接地气。多名学员表示,目前课程的部分内容对于文科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和消化,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课程设计和呈现增强专业知识的科普性,让抽象的气象知识变得亲切、可触、可感,易于理解和掌握,这是提升网络培训效果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三)重点关注虚拟教学资源的开发

  网络培训中无法安排现场教学环节,而实地参观、台站实习实践方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建议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创新发展专项、科普项目等渠道加强基于VR、AR开发虚拟的实训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结合业务发展前沿和学员参训需求开发数字气象设备虚拟馆、虚拟气象台站等体验感更强的教学资源,帮助学员在网络培训中实现实景式、沉浸式、体验式学习。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sci/36174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学术专题

《整顿党的作风》导读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