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厅提〔2021〕251号
张宝珍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中的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省人力社保厅、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现答复如下。
前期已开展的工作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和有关部门主动作为,以“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提高乡村教育办学水平、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加大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为工作目标,不断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积极推动城乡孩子同教育同培养,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2020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探索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城乡孩子同教育同培养”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省委深改委将“探索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所有乡村小学和初中”列入省委深改委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年工作计划。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县域为主体,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破解教育“城镇挤”“乡村弱”的现象,实现以城带乡、以优扶弱,推动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新模式。2020年,浙江省实现了教育共同体建设覆盖所有乡村学校。
二是加强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省妇联编印《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单行本和《带你读懂-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口袋书,制作“珍惜与孩子同行的日子”、《条例》公益宣传片和《条例》动漫微视频,开展全省五级妇联浙江省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推动了《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成立了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广泛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完善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省最美家政人寻找推荐活动,“妈妈的味道”百县百场活动,在全省妇联开展“十百千万”巾帼云创行动,选树十名“巾帼网红公益大使”、寻找百名“巾帼云创客”、培育千名“巾帼云代言”、培训万名“巾帼村播”;举办全省最美民宿女主人和百名“女红巧手”培训等,推动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和“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分层分类开展妇女培训,为妇女就业创业赋能加码,引导妇女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培育和推动更多妇女投身数字经济大潮就业创业。2020年全省共组织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活动15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6万余份,各类媒体宣传报道2297次;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17740个,覆盖率达88.8%;组织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培训5936班次,培训学员31.9万人次,其中,巾帼家政服务培训3312班次,培训学员近10万人次;在全省10个市、50个县(市、区)建立家庭教育学会,省、市、县三级讲师团共有家庭教育讲师团379个,讲师6612名。
三是着力加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发挥本科高校优势,加强涉农高端人才培养。开设农学、园艺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其中2021应届本科生358人、应届研究生115人;开设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水产类专业,其中2021届应届本科生786人、应届研究生415人。重视涉农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全省共有42所高校设置了30余个涉农类高职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预计2021年毕业生15000余人。有38所高职院校中设置了23个涉农专业和315个专业点,其中列入国家和省“双高”建设计划的有10所高职院校和14个涉农专业点,预计2021年毕业生600余人。同时全省有189所中职学校设置了30个涉农专业和433个专业点,预计2021年毕业生29000余人。其中列入省“双高”建设计划的有57所中职学校和66个涉农专业点,预计2021年毕业生6800余人。
四是丰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职业大赛等工作,实施高职扩招、“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 (2019—2021年)》、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和农民工学历和技能“双提升”等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助推青年农民免费就读涉农专业和在职研修教育,不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激励了乡村青年扎根农村、走技能成才之路。2020年共扩招“四辅”人员1.1万人,其中农民工397人、高素质农民306人、基层农技人员和其他人员4024人;完成全国总工会“求学圆梦行动”4000名职工学历提升补助申报审核和浙江省“双提升行动”10323名职工学历和能力提升补助申报审核,共发放专项补助资金716.15万元;全省已有62个市县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浙江开放大学在全省建立了45个省级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共开设11个纯农和涉农专业,已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88705人;全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70余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68.6万人次,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30余万人;举办了全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共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茶叶加工(精制)等 6个比赛项目,总参赛人数超500人,共有25人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优化农民培训数字化学习资源3800余个,开发“浙农云”培训平台,上线课程6000余门,自主开发300余门本地化专业课程;完成面向企业职工等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0万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根据乡村产业和乡村人才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村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为乡村培养更多新农村建设人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浙江教育教育共同体建设。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建设,出台针对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教育共同体的教育教学指南,鼓励各地探索完善教育共同体模式与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破除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共同体建设活力,不断完善教育共同体制度建设。2021年全省县域内将新增融合型、共建型义务教育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1500所,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现教育共同体覆盖60%以上的镇区学校,筛选公布一批三种模式的教育共同体建设范例,并结合省政府的“数字化改革”设计教育共同体三种模式的应用场景,推动教育共同体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建设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平台。2022年,全省乡村和镇区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教育共同体建设逐步向融合型、共建型模式为主转变,至“十四五”末,县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模式的教育共同体占比不低于80%。依托在湖州师范学院设立的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乡村学校蹲点研究与教育共同体乡村学校发展的跟踪研究,破解教育共同体建设与乡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探究提升教育共同体建设成效的有效路径。
二是加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在加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依托浙江省家庭建设综合平台,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和家庭教育推进行动,以“家庭家教家风大讲台”基层巡讲、“浙江女性”新媒体平台家庭教育专栏等为载体,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加大家庭教育普及宣传力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流动人员家庭、贫困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等特殊弱势群体家庭教育关爱服务。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统筹整合部门力量,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大力扶持、选拔、培养一批热心于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家庭教育指导者、义工和家长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持,构建科学规范的家庭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和义工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的专业化作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提升妇女创新创业者素养方面,将分层次组织开展“女红巧手”培训,邀请高校、设计师、文博工作者等专家团队授课,提升手工技艺者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巧手整体技艺水平,推动农村妇女手工业转型升级。开展妇女创新创业电子商务培训,提升广大农村妇女以“互联网+”思维开展创业创新工作的能力,提升妇女参与“云端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进一步做好农村职业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持续开展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和农民工学历和技能“双提升”等工作;不断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引导更多学校开展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等开展涉农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加大农民继续学历教育工作,引导更多高校参与农民继续学历教育工作,依托浙江开放大学继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扩大农民大学生招生规模和财政免费名额比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大力提升农民现代化素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扎实开展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妇女等群体,重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茶叶加工、养老护理等农业类职业技能培训。会同行业部门、协会、企业等组织修订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相关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评价规范,加快推进农村实用人才方面的题库、考评人员、监督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各地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鼓励设置农业类竞赛项目,打造技能人才展示舞台,不断提高农村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2021年继续落实面向企业职工等社会人员培训工作,完成100万人次的目标任务。到2023年,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次以上,着力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再次感谢您的意见和建议,欢迎继续关注乡村教育,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人:职成教处周仙宝,电话:0571—88008681)
浙江省教育厅
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