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鹏,马敏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信息化是推进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障,规划同时要求高等学校要持续发展网络教育,采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成人教育。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历继续教育面临诸多办学问题,教育能力输出不足,办学缺乏特色,教学质量管控措施不力等等,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如何高质量的开展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走出办学瓶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探索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解决成人教育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
1 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学历继续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表1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历继续教育近5年的招生人数,以大部分学生学习2.5年的学制为标准,学校在校生规模常年维持在3万人左右。而学校继续教育教职工常年保持在15人左右。与大部分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现状类似,学生多,管理人员少的问题导致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考试、学籍管理等工作已经占据工作人员的全部时间,很难有时间追求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信息化技术让教职工从日常的繁重工作、重复劳动中脱离出来,以期有精力追求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信息技术的助推。继续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之一,在助推全民学习、终生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继续教育的社会功能特点决定了其生源非全日制的性质,大多数学生无法像全日制学生那样投入大量时间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工学矛盾”问题需要一种短平快的学习平台和手段来解决。因此,学历继续教育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办学成为必然需求。
1.2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技术以其跨时空、实时交互、海量和共建共享的独特优势赋予了继续教育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目前,随着5G技术、VR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为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线上学习,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教务管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学习和实操训练,基于数据库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在线考试等等,均让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了可行性。
2 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
经梳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历继续教育的工作内容大体如图1所示,由以下几个主要模块构成:
图 1 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模块
学历继续教育中招生、学籍、教学、考试等在实际工作中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以此为基础建立统一的平台,平台中各功能模块要以实际工作为参考,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参与学历继续教育的角色主要包括:教务管理者(包括高校管理员、函授站管理员)、教师(包括高校聘用教师、函授站聘用教师)、学生。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以上述角色为基础,建立不同的角色端口,通过不同的端口进入平台实现不同的角色功能。
3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
3.1招生工作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不断规范函授站管理
招生工作是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起始,包括具体的前期宣传、招生调研、函授站管理、成考报名、新生录取等工作。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对象的特殊性和招生工作的市场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了学历继续教育存在违规招生、利益驱使、恶意竞争等招生问题。学院以现有的教学平台为依托,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媒介手段,严把招生关。制作规范的招生简章,统一各函授站招生宣传口径;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搭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招生政策咨询服务;合理设置函授站,规范函授站招生范围,禁止违规招生;利用教学平台规范招生过程,规定按照导入教学平台招生数据的时间先后顺序分配函授站,有效解决了招生工作的恶意竞争、招生市场的混乱无序等问题;为增加成人高考考试通过率,组织优质师资资源录制成人高考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网上考前培训;优化招生录取流程,实现学生录取的公平、公正。
3.2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为有效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工学矛盾问题,学院变革传统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弹性学习的网络教学,并且保留部分线下面授学时。拓宽学习时空限制,开发PC端、移动端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灵活自主地选择设备终端。增加教师在线答疑、教学督导功能,保障教学质量控制。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课程质量决定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学院以自建为主,通过购买、共享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截至2020年年底,已经实现了96%以上的网络课程资源覆盖率。课程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大课模式,建设以知识点为基础适应成人学生学习的微课,实现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高等教育专业知识的目的。结合学历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建设文字和视频资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适应的分层式课程资源库。
3.3不断变革考核方式、规范考试过程
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以来,学院打破了原有的唯期末考试成绩论的终结性课程考核方式,形成了以学习全过程为考核内容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学校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时长、网络课件点播次数、网络课程论坛发帖次数、作业、网上考试成绩、线下考试成绩等内容,结合相应权重形成最终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更加畅通,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掌握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与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相比,形成性考核方式更加客观、公正,可以有效避免考核范围狭窄、形式单一、偶然性较大的缺点,考核标准更科学,考核结果更合理。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全方位考核的方式之一,学院在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更优的考试模式。学院将所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分为两类:考试课和考查课。考查课实行网上考试,系统自动阅卷、计算并发布成绩;考试课实行线下考试,考试试卷统一扫描后导入教学平台,任课教师网上阅卷,阅卷后成绩由教学平台计算并发布。并且可以对学生成绩做考试分析。以表2: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考试情况为例,分析维度包括考试人数,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比率等,并且可以自定义成绩分析项目。为规范考试过程,维护考试秩序,保障考试安全,学校对所有考试进行全过程监控。网上考试采用人脸识别及考试过程中考生图像抓拍的方式监管;线下考试采用考生入场身份信息验证与教师考试过程巡检考的形式监控。
3.4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学历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范围广、环境复杂,而且学籍信息持续动态改变,这让传统的学籍管理工作效益低,纰漏多。学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使学籍信息档案收集、分类、查找、借阅等效率大幅度提升。学院对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学籍注册、学籍异动、休学、退学等工作流程重新梳理,在教学管理平台中对其流程再造,实现了学籍管理工作申请、审批的信息化、平台化,从而规范了学籍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籍与招生、教学、考试无缝融合,毕业管理和学位管理更高效、规范,真正实现了以学生全部开设课程成绩合格作为认定学生毕业的资格,并努力探索更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学士学位申请制度。学生毕业档案中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等毕业材料自动生成,减少了工作量,促使学籍管理工作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