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专访频道> 北大心理学教授解答:为何生活条件好了,学生心理问题却多了 > 正文

北大心理学教授解答:为何生活条件好了,学生心理问题却多了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兴华

从小学到大学,包括步入工作岗位的继教学生,生活条件在改善,为何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了?

心理问题的产生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复杂综合因素造成的,并非某一个因素造成。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及功能,神经递质等,医学治疗主要是从生物因素入手。

这里主要讲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从社会因素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学生如果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学业压力(比如对于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的压力、同伴之间的竞争压力),都会对情绪造成一定影响。继续教育学生,既要工作,又要学习,还要养家,压力也可能很大。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很好,但是整体的压力在增加,就会使得心理不健康状况的比例增加。我们国家已经出台“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从心理因素来看,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并不高,很多学生对于如何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如何客观评价自己,理性看待事物,使认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不清楚,使得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导致情况越来越难以控制。

很多学生心理不舒服,就请假,不想上学,当这种情况高频发生时,意味着他会越来越不正常,出现不想上学的回避行为。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心理耐受度是不是提高了?这是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他们是不是变得更加娇气了?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是掌上明珠,很多事情都舍不得让孩子去做,多数是长辈代劳,生怕孩子吃苦,生怕孩子难受,其结果是孩子越来越吃不了苦,痛苦耐受能力降低,遇到挫折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

家长通常不在意此类问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素养需要提高,从而使得孩子在焦虑抑郁情绪中,越来越脆弱,常常出现过度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和灾难化思维。

现在有不少小孩用刀片割手腕,在心理学上叫做边缘性倾向行为。这通常因为他内心太痛苦,在手上划口子,以肉疼替代心疼——划了口子以后,内心的痛苦会减少。采取这种不恰当的方式,表明他们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素养。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短期内让自己内心舒服点,但长期会让自己越来越不正常。

另外,在学业竞争、社会竞争环境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增加,同伴间的关系和社会支持质量差,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越来越“独”,越来越不搭伴。这意味着他们遇到困难时,不太会跟别人讲,而是窝在心里,这样的行为也会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

有些孩子都大学毕业了,步入了社会,依然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就是这些原因。

假如有亲密朋友的安慰,有家庭支持,或者学校能够采取一些促进学生交往的活动,促使他们增进友情,情况将有好转。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全力以赴提成绩,不重视学生间的同伴交往,这不利于心理问题的缓解。

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增加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增加他们在校时间,增加一些娱乐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相处,都会促进同伴交往,恢复身心健康。

此外,针对学生的心理干预,需要培养一大批心理健康老师,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当这些学生真正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说当他们处于心理困境的时候,我们如何用正念进行疗愈?

正念并不像我们看到的字面意思,不能把它理解为正确的观念或者积极的信念。正念讲的是对当下的注意觉察和接纳。

正念是从佛教冥想里来的,已经存在2000多年了。佛教用它作为缓解烦恼痛苦的方法之一。

正念在身心医学领域的应用,最早是从1979年卡巴金(J.Kabat.Zinn)教授开始的。当时,他在麻省大学医学院工作,基于自己对佛学冥想的经验,制定了8周的正念减压治疗方案,帮助麻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慢性身体障碍患者,如癌症、慢性疼痛患者减缓痛苦。结果发现这个方法对于他们痛苦和压力的缓解、睡眠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卡巴金(J.Kabat.Zinn)教授对正念的定义是:对当下的一种特殊的注意: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不评判的,从而自然升起的觉察,这就是正念。

正念疗法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其应用面越来越广泛,不仅对身体有障碍的人、焦虑抑郁患者,包括普通人都可以应用。

我们国家也有运动员运用正念激发潜力,比如东京奥运会上射击金牌得主姜冉馨,在拿到金牌后,向大家推荐正念作为一种调节情绪、激发潜力的方法。

现在我们实验室开发了在线的情绪困扰正念课程,专门针对焦虑抑郁困扰的,但这是针对成年人的。

焦虑抑郁的人往往会持有一些灾难化的想法,会对一些不舒服的感受、不理想的状态或者想法不耐受,会采取有一系列过度的回避行为、情绪驱动行为、拖延行为来缓解痛苦,而这导致他们状况的恶化。

这个课程引导学员更好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工作中。做正念练习,就是让人静下心来,把注意力投入到对自己身心的感受,不断发现自己注意的游离,发现自己不理想的状态,发现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要允许注意的游离,然后把注意力拉回来,回到当下,体会当下。正念练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宁心静气、投入当下的基础。

此外,进行正念练习时,当我们遇到不舒服的感受时,不要想着去调整它,改变它,而要允许这种感受的存在,甚至主动去体会这些不舒服的感受,体味这种感受有何特点,它的范围有多大,比如说它在身上的范围有多大,有没有中心点,是变化和不变的?我们会体味到自己的感受是变化的,波动的,它不可能越来越厉害,它到达顶点一定会下降。当我们愿意面对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不仅如此,我们在课程中专门引导学员主动体会不舒服的感受,主动唤起一些不舒服感受,尤其是唤起那些自己害怕的感受、记忆,循序渐进地做。做到一定程度,会发现其实这种感受并不可怕,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没必要压抑着——让它释放出来,自己就轻松了,它对自己的影响就不大了。

另外,在正念练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的注意出现游离,比如出现消极想法,此时要认识到我们的一些想法只是一种想法,未必是事实。我们看待自己,看待事情,看待世界,其实一种主观的看法,代表着一种可能性,未必是事实。

练习正念就是反复进行这样的训练,把自己的想法看成是一种内部主观的现象。这样以来,我们能够通过反复练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理性的、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看法。

练习正念,会提高我们认知的灵活度,理性看待事物,提高痛苦耐受度,让我们的行为更趋合理化,让我们敢于直面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我们对这个课程做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正念对成人焦虑抑郁的情绪困扰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我们把正念作为对焦虑抑郁症患者的一种辅助疗法,辅助患者的心理咨询、治疗或者医学治疗,发现它也是有效的。

减少焦虑抑郁的策略是:

更多地投入当下,直面问题,允许接纳自己当下的不理想状态和负面的感受,不要想着去排除它,打压它。减少割腕等自残行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社交回避行为,减少有意识控制自己不去想一些感到痛苦的记忆(像创伤应激障碍就是如此)的行为,减少过度的拖延、回避行为、情绪驱动行为……让自己更多投入当下的工作和生活,认知更加灵活,眼界更加开阔,更加能够耐受各种不舒服的感受,最终帮助自己缓解焦虑抑郁的困扰,走向康复。

作者:李养正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interview-info/1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
详情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