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专访频道> 高质量教材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提质发展的基本遵循 > 正文

高质量教材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提质发展的基本遵循

文/李养正

当前各类高校教育中,继续教育是最弱的,而在继续教育中,教材建设又是最弱的。教材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学习需求,是制约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之一。

高校继续教育教材建设取决于学校的继续教育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组织和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等因素。教材既是实施教学大纲最主要的教学材料,又反过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结果。没有适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就无法落实;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培养目标就无法达到。即便是非学历的短期培训,也需要有合适教材的支撑。

一、高校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偏离培养目标

偏离继续教育培养目标,是教材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个偏离,在形式上表现为继续教育教材基本上是普通教育教材的压缩版或浓缩版。

压缩就是减少内容安排,例如在普教教材基础上,纵向砍掉最后一些章,横向削去各章靠后的一些节,然后再删去部分文字、例题和习题。存留下来的内容,即降低了难度、减少了篇幅的部分,就成为继续教育的教材。浓缩就是将普教教材的几节合并为一节,或将几章合并为一章。浓缩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减量降难。此种做法偏离继续教育培训目标,无形中降低了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

(二)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较弱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问题有很清晰的阐述:“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这段话至少传递出三个意思:一是立德与树人是根本与核心的关系,犹如树根与树干的关系,而不是部分人理解的树根与果实的关系。二是思想道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三是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立德树人必须融入教材建设。

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是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比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教材,继续教育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显得最弱。

(三)教材建设滞后于科技和经济发展

这个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更新周期过长。教材更新周期过长,导致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进入教材。通常情况下,继续教育教材更新滞后于普通教育教材的更新,加上出版对册数的要求,继续教育教材的更新就更慢。教材中,观点过时、知识陈旧的现象不时出现。二是教材编写跟不上课程体系变革。教材编写跟不上课程体系的变革,导致新开设的课程找不到合适的教材,而不得不用其他教材来将就。

近来经常使用将电子读物、网络资源作为教材补充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材内容滞后问题。但电子读物、网络资源的使用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就是这些资源的碎片化使之没有系统性,泛散化使之没有针对力,电子化使之没有亲和感。电子读物、网络资源是不能替代教材用作主要的教学材料的。

(四)教材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较弱

第一,教材与实践贴合度不够。教材内容侧重于概念、命题、推导等基础理论的叙述以及解题技巧,在现实应用的介绍方面则比较薄弱。即使有,也仅仅是实验实习指导的改编。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的在职特征,决定了“渔”和“鱼”同等重要,对于短期培训而言,对“鱼”的需求甚至会超过对“渔”的需求。继续教育的好教材不是理论专著,而是理论与生产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有机统一体。

第二,案例教学的优势未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案例的模拟或重现,把学生纳入案例场景进行教学,经过分析、比较,抽象出原理或结论。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恰恰是继续教育的先天优势。但如何由教材来担任案例教学组织者,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不足。学历继续教育本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理论创新能力,专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在这方面,继续教育教材做得很不到位。受教育形式的影响,继续教育的学习效果评判形式仍然是考试,迎合考试的教材编写的思维方式也只能是定势思维而不是创新思维。至于培养创新能力,就更无踪影了。

二、出现教材编写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高校继续教育教材编写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教务方面的,又有编者方面的。

(一)编者未掌握继续教育培养目标

首先是编者对继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编者必须掌握继续教育规律,才能写出有继续教育特色、适用于继续教育的教材。继续教育的育人特点是职业人员的学校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向就是创新教育、终身学习。继续教育规律的育人特点决定了教材编写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流水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相脱离,鼓励独立思考而不是限于书本权威。继续教育规律的发展趋向决定了教材编写应当做到:补基础但不是低水平简单重复,强创新但不是空洞化脱离实际,冲前沿但不是机械性循迹模仿。继续教育教材不适应学生使用的大多原因在于编者不掌握育人特点,教材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大多原因在于不掌握发展趋向。

其次是编者对立德树人任务认识失准。继续教育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较弱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把立德树人简单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即概念窄化问题。第二个原因是认为学生参加面授或培训时间有限而宝贵,“舍不得”用来讨论“专业以外”的内容,而自学又往往不是太有效果。第三个原因是认为成人学习者的社会人际历练已成熟定型,他们已具有自己一套基本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忽视了继续教育在思想政治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教学大纲以普通教育为蓝本

由教学大纲给继续教育教材编写带来问题的原因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大纲在普教基础上简化而得,出现编写失位、要求错位、执行虚位现象,导致教材针对性、适用性不足。由于缺乏对继续教育规律的了解,有关教师编写的继续教育教学大纲很容易陷入普教简约化之中。不少学校不是依据继续教育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而是依据普通教育现有教材编写继续教育教学大纲。如果依照这样的大纲再去组织编写继续教育教材,所成教材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想而知。

二是不同层次同名课程的教学大纲相互离散或相似。大纲编写者长期从事普通教育,而普通教育只有高起本层次,没有专升本层次,所以要将一门高起本课程转换为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往往只能简单地对半裁切。对专升本而言,为使各知识点组成系统,又不得不与专科的内容有所重复。这些问题无疑给教材编者带来了极大困惑。

(三)编者不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编写简化、浅化

长期以来,对继续教育学生主要特点的认识被固定为:客观上家庭负担重、工学矛盾深,主观上知识残缺、经验片面、生理老化。对于高校继续教育而言,因受30多年来履行学历补偿职能的影响,对学生还多了一个普遍基础较差的共识。以往关于继续教育的所有工作——从培养方案设计到教学质量评估——都建立在这些认识之上。

由于片面强调学生学习特点中不利的方面,而没有看到他们学习目的明确、自我导向能力较强、岗位创新动机活跃等积极特点,教材编写很自然地选择了简化、浅化等策略,以适应继续教育学生的非主流特点,而不是根据在职人员的特点和学业标准要求来设计教材的内容选用与阐述方法。就会把重点放在解决这些次要矛盾上而不是放在继续教育基本规律的平台上。这样,写出的就不止不是好教材,甚至会是无用的教材。

三、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编写原则

今年国家已启动全国优秀教材评选工作,且确定今后每4年评选一次的常设性奖励项目。今年评出了高等继续教育类教材70门,足见国家对这方面的空前重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做好继续教育教材建设工作,而确定教材编写原则的工作最为紧迫。

根据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的新要求,其编写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实现终身学习飞跃

受一些现象的影响,社会对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持质疑态度,“学生的学习动机严重不足”,学习“仅仅为了混一纸文凭”是较普遍的认识。这种认识没有看到学习动机不足问题不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没有看到继续教育已开始从学历补偿向素质提高蜕变,没有看到国家一再表达的包括继续教育在内“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决心。继续教育学生克服大量困难,下决心挤出时间、拿起书本,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强大的需求是做不到的。

从劝学到助学,再到励学,学习动机从功利取向上升到知识取向,再实现向人本取向的飞跃,将是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和建设的主要方向。通过学有所得、学有所利,肯定并鼓励学生学习,从敢于学习到乐于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价值引导,必须做到用情说理,以德载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文字美感,也可以让学生把功利目标上升到审美追求。教材编写的新任务前无先例,任重道远,大有文章可做。

(二)担负立德树人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一,要深刻理解“立德”与“树人”的内涵与关系。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立德”强调育人,“树人”强调育才。育才为本,为主干;育人为根,为前提。两者高度统一,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不可离析。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对于在教材编写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编写出促使学生将立德树人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的好教材。

第二,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对教材的要求。课程思政是一个体系,教材的思政建设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作为“教材思政”,有效的途径就是把科技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做到理技合一。在强调知识实用的历史年代,科技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基本分离的现象在继续教育中尤其突出。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包括思想、才能、志趣、审美和道德品质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教材思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更重要的是社会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本质上就是立德树人。

(三)站位科技发展前沿,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第一,要大量应用案例辅助教学。大量应用案例辅助教学,是满足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案例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生动真实,不但有助于支持理论,还对实践提供借鉴参考。案例教学是一种广义的实践教学。成人学生对现实的、开放的、有挑战性的案例特别敏感,特别关注,并能结合知识自主思考,锻炼创新思维。继续教育教材编者应当精心挑选和组织案例,做到一理有多案,一案有多理,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第二,要适当扩充课程知识。内容实用、够用,是基于继续教育学生现有基础而对教材提出的基本要求,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现实的,合理的。但我们要看到继续教育学生构成的复杂性,由此形成学习需求的多层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要求我们也要为有较高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对应的学习支持服务,而不能把这些学生也放到流水线上去。为此,继续教育教材在内容实用、够用的基础上,应当有适当扩充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对于扩充知识,教材要做到:一,明确标示,用于选习,无兴趣者可以不读;二,指明方向,点到为止,仅为更深入的学习开启途径。

第三,要善于介绍待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通常,教材所说的理论是主流的、无疑的,所写的内容是成熟的、公认的,所得的结论是确凿的、固定的。凡尚未有结论或有较大异议的内容,不会出现在教材中。对于继续教育,这个规矩可以打破。将待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告诉学生,并且告诉学生困难在哪里、争论双方的论据是什么,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极其有益的。特别有价值的是,这类问题往往是学科的前沿问题。讨论这些问题,在职人员比职前学生多了许多兴趣、切身体验和研究条件,是继续教育得天独厚的一片土壤。

(四)结合现代媒体技术,拓宽教材空间维度

突破传统教材的平面形式,将现代媒体技术结合到教材中来,创新与教学过程融合的、具有互动式教学特点的教材形式,即“课程型教材”,真正实现教材即课堂,是新时代教材的趋势。例如在教材中通过二维码等方式,提供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线上学习资源,构建教材的色、音、影的多维空间。进一步,可以链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自测、常见问题解答等学习平台。这对于继续教育学生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它将有利学生的泛在学习,满足新时代学习者学习特性和终身学习需求。

必须强调,结合现代媒体技术后,主体仍然是教材。是教材调用现代媒体技术,而不是用现代媒体资源代替教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interview-info/1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
详情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