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这十年
谢明浩、董彩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事关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形成系统的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十年来,山东开放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互联网+终身教育”为特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体系办学为载体,践行“为了一切学习者 一切为了学习者”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学尚德 开放致远”的校训,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普及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年来,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全过程
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关系教育事业兴衰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年来变的是教育教学的形式,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开放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学院具体落实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员育人、协同育人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逐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名师引领,实施教学攻关行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和唱红歌、时政分享、演讲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先后建立了济南战役纪念馆、山东博物馆、淄博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等182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系统师生进行现场教学,拓展思政渠道,强化了实践育人环节。《山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工作坊》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三)课程思政铸魂育人
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制定了实施课程思政指导意见,明确德育目标,探索德育方法,提出了工作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教学效果纳入考核评价。专业课教师和思政专业教师协作,主动适应成人学习需求,努力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上下功夫、动脑筋、求创新,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治思维、职业操守等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将思政课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849门课程全部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建设,2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十年来,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一个民族需要源源不断的好老师。十年来,改变的是培养教师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培养教师的目标。
(一)创新师德师风建设
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头等位置,部署工作围绕师德师风,推进改革突出师德师风,培训活动先讲师德师风,评优树先重在师德师风,检查督导狠抓师德师风,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促全省办学系统4900余教职工行动自率。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向全体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育德能力为目标,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坊”,围绕探索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定期开展活动。制定了教师培养培训规划,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定期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专业课程、信息技术、业务专题等各类培训,涵盖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应用、课程思政、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环节教学、考务管理、学位论文等方面,举办了“一名教师一门示范课”争创活动,组织各级各类师资培训10000余人次。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适应开放教育特点,建立了以落实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学习支持服务、教改教研为主要职责,由不同角色教师组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10个专业教学团队,以更深入推进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过程中,2600余名教师建成的网络课程教学团队更好地构建起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更及时补充了学科发展新动向,启迪学生的灵活思维,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手段上,更好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集合优势开发更优质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培养上,更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三、十年来,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年来,变的是教育教学的方式,不变的是教学改革的初心。
(一)教学模式改革
开放教育实行分级办学,整个系统构成一个庞大的“办学共同体”,学校采取全媒体学习生态的思路,综合利用现有的多种媒体技术,包括网络平台、数字资源、纸媒教材等等,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远程上课、作业提交与反馈、个别提问答疑等学习活动,同时提供必需的面授辅导课程教学。采取了在线同步直播教学、在线课程异步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应用、深化和总结、提升,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适应不同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变革。
(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以“流程再造”为抓手,对“学校本部—分校(学习中心)—专业—班级—学习者个体”层级性延伸教学管理进行招生、教学、考试、学籍等工作的规范。通过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跨区域重组教学团队,重构学习组织和学习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网上教学平台与学习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很好的解决规模小、分布散的专业教学问题。目前直属学院办学系统中跨层级、跨区域、跨分校重构资源整合、团队融合、职能配合、任务分责的新型关系结构,形成由人员组合团队化、教学环境网络化、资源形态数字化和支持服务个性化4个维度支撑起来的扁平化体系构架。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在全省系统开展试用扁平化,完善了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全省系统21万余学员的需求。
四、十年来,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质量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变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不变的是牢固树立的质量意识。
(一)落实过程是根本
深化教学过程“十落实”,以贴合实际的专业规则为指导,教材资源为基础,责任教师作支持,开学典礼来凝聚,建好小组互帮助,开设面授课保交互,网上教学作辅助,形成性考核作检验,答疑教研促交流,实践环节保质量。合理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设由2600余名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化、信息化远程网络支持服务团队,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学习跟踪记录,为学生提供体贴周到的个性化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对课程进行教、学、考一体化设计,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引入过程性评价考核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考试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四个从严”是关键
从严治招:把好学生入口关。各级电大严格按照国家开放大学和山东开大相关规定“规范”招生、“阳光”招生。
从严治教:促进质量提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化专业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细化教学督导。
从严治考:维护考试公平。通过建设全省开大考试监控系统,建成覆盖全省考点的考场监控网络,实现全省视频监控轮巡。
从严治管: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办学源头规范,做到事中督促、规范管理,严格准入退出机制。
(三)教学督导是保障
网上督导与实地检查相结合,日常督导与定期督导相结合,常规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做好年度报告书、教学质量因子数据等客观数据评价,落实了教学督导员和学生督导员制度,看结果重改进。探索“511”教学督导模式,即“落实5项督导任务,督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督导资源建设配置使用情况、督导网络教学团队建设与推进、督导师资队伍建设、督导教师探索和建立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每年开展1次全省电大综合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展1次网上教学活动督导。”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落实了质量监控强化工程。
(四)高质量发展是目标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狠抓内涵建设,落实了“创优提质”战略,以提升办学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服务学习型社会为己任,专业课程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推进山东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学校荣获“终身教育特别贡献机构”“2020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优秀组织机构”等称号。
五、十年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攀升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年来,变的是满意度调查的项目,不变的是为学员服务的初心。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工作,质量保证委员会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推进工作具体落实,设立专项资金,确保满意度调查工作落实、落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网站开展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个教学点毕业生对课程辅导教师整体、对导学教师(班主任)、对网上教学满意度均在97%以上;毕业生认为个人素质的很大提升和部分提升的比例达98%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工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电脑技能、对专业知识、与行业相关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满意度达99%以上,在用人单位所聘用的各学校毕业生中属于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占86%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开放大学将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新路径,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动“十四五”期间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建成一流开放大学,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