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锐意创新
在时代的洪流中探索继续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平台建设案例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走过二十年风雨历程,技术平台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不断完善之路;从局域网架构到云计算架构的迭代升级之路;从校企联合到回归自主的建设模式转型之路。经验与教训并存,成功与不足相伴!华师人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一直在时代的洪流中探索继续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一、 筚路前行、校企协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支撑之路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华中师范大学的网络教育试点工作在2000年启航。立院之初,我们就把技术平台建设作为全院的重点工作之一。二十年前,我国还处于窄带互联网阶段,国内外高校间对支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可借鉴研究成果还很稀少,市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和企业。如何在学校自身经费有限,而研发运营投入较大的背景下顺利开展华师网络教育试点?为此,我校创新机制,采用校企联合方式,成立实体运作机构与网络教育学院协调开展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工作,由机构负责运营资金投入、技术队伍建设、平台资源研发、市场协同开发等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第一代网络教育平台研发及近100门网络课程开发工作,有效应对了当年近8000学生的网络学习的需求。平台历经3次重大软件迭代,在应用中不断推进平台的承载能力和用户体验,尤其是我校在早期的平台建设中就关注到成人在线学习的特点,突出学生应用平台开展网络自学和师生异步互动,利用技术收集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开展课程成绩评价创新,形成了“学习平台+网络课程+课程大纲+导学课件+练习题库+拓展资源”六位一体学习资源包(如图 3)和“自学为主+定期答疑+课程考试+综合评价”的网络教育常态化教学模式。
图 1网络教育平台(学生空间)V2.0
图 2网络教育平台(学生空间)V3.0
图 3平台网络课程资源页面
二、 高位嫁接、全面覆盖,在改革中不断完善高校网络教育的技术发展之路
校企联合的方式在试点初期快速解决了资金、人员、平台等现实问题,但随着办学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双方在价值目标、工作效率、人员协同、效益质量等方面的分歧,技术与教学之间“两张皮”现象愈发突出。2010年,学校通过三院合并,率先从办学组织结构上完成重组,结束了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工作,一方面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的办学权益全部回收,一方面与当时国内知名网络教育平台与服务厂商合作,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开展平台建设和技术运维工作,借助厂商的技术优势和多院校服务的项目经验,采用“高位嫁接”形式,在充分吸收兄弟院校的信息化办学和管理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出新时期我校网络教育的技术发展路径,形成了覆盖招生、教学、学务、教务、财务、站点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支撑和覆盖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考试等活动的信息化教学支撑,初步建立起我校网络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同时期,我校网络教育办学规划快速发展,平台注册用户年均增加1.2万人以上。伴随着体系的建立,我校对原有办学业务流程进行了科学重构和再构,教师队伍、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推动网络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初显。
图 4网络教育技术支撑服务体系V1.0
图 5管理平台教学计划管理系统
图 6管理平台财务系统
图 7学生平台考试预约系统
三、 回归教育、开拓创新,在转型中不断充实学校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之路
2016年10月,教育部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会上陈宝生部长强调高校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新时代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继续教育进入转型提质阶段。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为满足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需求、高效管理和质量提升,持续不断地开展平台功能升级、运行环境优化工作,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新建了“考生真实性身份检测及防作弊监控的在线考试”“网络阅评卷系统”“智能在线论文管理及查重系统”“云服务呼叫中心系统”“统一支付系统与财务对账系统”等配套平台,丰富完善了网络教育的技术支撑体系。为适应我校非学历教育办学业务的快速发展,学院自筹经费,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模式,开发上线“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和培训平台”“教师培训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等非学历教育业务系统,为学校教师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网络研修等办学业务开展提供支持服务,年活跃用户规模平均3万人(最高峰5万人)。形成了“学历+培训”双技术引擎支撑的华师继续教育社会服务新格局,如图 8所示。
图 8“学历+培训”双技术引擎支撑
图9 新业务管理平台
图10 启明在线考试系统(人脸识别)
图11 启明网络阅卷系统
图12 奥鹏教师培训平台
图13 揽山教师培训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四、 应对挑战、发扬优势,在危机中不断融入华师教师教育的整体跃升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服务工作要积极融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之中。为此,我校深化运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与实践”的建设成果,于2019年启动“云课堂平台继续教育改造工程”,利用混合云计算技术把继续学历教育纳入学校本科生、研究生云课堂平台一体化服务,实现各类型人才培养信息化教学、学习的云端一体化支撑服务,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体化的学习空间、教学空间、服务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技术底层上满足课程信息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学习数据共享的需求。实现学校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继教生)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之间的“纵向衔接、横向互通”,建立学员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分银行和学分互认工作提供统一的数据来源和伴随式数据采集支持。新的云课堂平台于2020年初上线试运行,正遭遇新冠肺炎突袭,全校师生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有效支撑网络学历教育学生66100人的在线教学与管理,有效保障我校继续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较好地落实了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工作部署,我校还因此被评为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停课不停学”突出贡献院校等。经过疫情催化和加速,“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已经到来,华师继教人将主动发挥学校在教师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优势,改革创新,扎实实践,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在危机中育新机,不断融入学校教师教育的整体跃升之路。
新云课堂平台学习平台
新云课堂平台后台管理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