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安徽农业大学——三教统筹下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的“安农模式” > 正文

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安徽农业大学——三教统筹下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的“安农模式”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以实际行动推进二十大报告精神,总结宣传各类高校、组织、机构开展高等继续教育,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果,加快推动高等继续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由中国教育在线发起的“2023年度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办学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各高校及相关单位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综合专家组评审意见,最终35篇稿件入围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即日起,中国教育在线对入选案例进行展播,以飨读者,并助力案例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教统筹下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的“安农模式”——2023高等继续教育特色办学典型案例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胡启涛 王安源

  一、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战略部署。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础,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农业农村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愿景才能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融合发展是安农一直以来坚持的办学思想。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全省“农字号”高校排头兵,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优势,全方位开展乡村人才振兴若干重大教研课题研究与实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为全省就地培养一批强农先锋、社会英才,成功探索了一条乡村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形成了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的“安农模式”,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二、做法与成效

  创新融合,打好乡土人才培养“组合拳”。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结合起来,既要保证人才数量,更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急需的“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五类人才,科学设置学历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专业、课程体系,制定非学历教育培训菜单,申报6个农科类技能人才评价工种,开设7个涉农高职扩招和34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创新体制,一体化推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深度融合,“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打好“学历+培训”、“学历+技能认定”、“培训+技能认定”人才培养的组合拳,出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办法,率先在全省试点学分互认与转换工作,构建交叉互通式人才成长立交桥,促进人才培养更复合、更精准、更立体、更适用。

  内外协同,构建乡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要从根本解决基层人才匮乏、留不住、引不来、用不上等现实难题,必须建立政府、高校、属地多方协同机制,健全人才培养的“招、培、管、用”体系。一是校内协同,学校成立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在综合试验站挂牌成立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与学校组织、人事、宣传、教务、财务、科研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校、院二级事权财权划分办法,全面构建学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运行体系。二是校政协同,与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联合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省级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耕耘者培育计划和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与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专技人员继续教育、技能人才等级评价工作。三是校地协同,紧密对接属地组织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和人社部门,科学设置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构建覆盖全省、就近服务、本土培养的网状保障支撑体系,打通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就地入学“最初一公里”和送学上门“最后一公里”。同时,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牵头构建了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不定期会商、研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关事项,构筑起强有力的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体系。

  注重衔接,形成乡土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体系。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进程中,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工作联动,推动重点工作有效衔接。一是供需衔接,对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设立省级财政专项,通过指定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我校承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省级青年农场主培育、农业经理人培训、耕耘者培育计划、农业经理人技能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乡村人才振兴项目;二是产教衔接,创新教学内容,推行订单式、模块化教学,针对本土人才培养开设专门招生专业,并根据产业布局、生产经营实际设置不同专业方向;建设覆盖全省乡村人才培养网络站点,搭建乡土人才培养“一站式”服务平台,从时间与空间上解决在职人员“工学矛盾”;三是学用衔接,省教育厅给予乡土人才培养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招生政策支持;省委组织部将村干部学历教育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之一;省农业农村厅设立高素质农民培训专项,省人社厅建立了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聘制度;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程服务、终身保障的乡土人才培养跟踪服务机制。

  目前,学校已然实现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横向联结,专科、本科、研究生的纵向贯通,形成纵横交错的多元多层多样的学习立交桥,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中国教育报以“架起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立交桥”为标题,同时配发“农民继续教育,涉农高校大有可为”的评论,头版头条报道我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学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聚焦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已累计为全省就地培养本土人才10万余人次,涌现出了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为代表的286名安徽农业大学最美乡村大学生,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力和智力支撑,为助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也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贡献了“安农智慧”、创造了“安农样板”。

  专家点评

  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案例。安徽农业大学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挥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为全省就地培养了一批强农先锋、社会英才,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乡村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十八大以来,已累计为全省就地培养本土人才10万余人次,涌现出了286名安徽农业大学最美乡村大学生,形成了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的“安农模式”。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news/36181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