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高等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建设学习型社会优秀案例|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点亮终身教育“智慧灯塔” > 正文

建设学习型社会优秀案例|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点亮终身教育“智慧灯塔”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部署,中国教育在线开展了“2024年建设学习型社会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院校、机构的积极响应。经专家组细致评审,最终有14篇来稿入围本次活动优秀案例。即日起,中国教育在线对入选案例进行展播,以飨读者,并助力优秀案例的推广应用。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点亮终身教育“智慧灯塔”

单位: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鲍小娟、章玢玥、扈佐佩

  一、背景意义与办学初衷

  (一)国家政策战略号召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入智 能化时代。传统的购物、就医、出行等日常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断更新、日渐便捷的各类智能化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绘制了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顺应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全国高校都在推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大步迈进,如何乘上数字化转型“东风”,完善以数据为基础的终身教育管理与发展体系,成为了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任务。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12日,教育部官网《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复:“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7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高等院校等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对标社会大众需求

  “解压”“充电”“社交”“自我提升”,中青年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存在着多层次的社会需求。社会处于信息和知识“大爆炸”时代,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新业态不断涌现,中青年群体开始谋求知识体系更新和个人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望和发展需求。

  “艺术美育”“科学思维”“素养提升”,“双减”政策下的素质教育,如何平衡孩子的学业与兴趣发展变得尤为关键,时间管理,兴趣培养,也成为了家长群体最关切的问题之一。

  “智慧养老”“老有所学”“积极老龄化”,在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人们不但注重“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教育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学习者希望参与到老年教育中,圆未竟大学梦。

  (三)办学初衷

  苏州大学自1900年建校以来始终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这一办学理念,在教育“核心层”和“延伸层”两个维度同步发力,积极响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的政策号令,在打开校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也是我校对于高校开放包容精神的更深层次阐释。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与高校服务社会的品牌,倡导“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为大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领域的学习支持,助力青少年群体素养全民发展、助力个人职业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助力银龄群体养教创结合,形成了覆盖从少儿到银龄群体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二、苏州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实践

  (一)纵到底,构筑终身全阶大平台

  1.青少年的快乐学堂

  苏州大学集聚校内学科优势以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科普资源,开发各类面向青少年的普惠性课程,多个学院主动参与并加入苏州大学青少年夏令营项目研发。“小手牵大手、科学零距离”大课堂、非遗主题研学营、“大学梦”主题活动以及品类丰富的日常素养类课程已成为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品牌项目,每年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服务约2100人次。

光芯片与AI视觉夏令营

爱心暑托班——艺术创作班

  学校以大学先修课程为核心,探索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贯通,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为青少年提供涵盖人文社科类、理工医学类等多个学科的大学专业体验课程及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服务与竞赛指导,深化“高校+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旨在培养有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青少年群体。

AI视觉技术研学营

苏大夏令营

  2.中青年的治愈旅程

  2024年初,学校面向18-55岁的社会群体,聚焦“解压”“提升”“社交”等多维度需求,推出了《携手苏大,点亮你的精神“桃花源”》夜校系列课程,上线一个月时间内吸引近5000多人次报名,1/3左右课程在发布12小时内报满。上线半年以来,共推出302门课程(主要为兴趣类、素养类、技能类三部分),吸引12016人次报名(部分学员来自上海、无锡等周边城市),已培训6923人次。截至目前已有12个学院参与“苏大夜校”新项目研发,致力于将高校的优质资源回馈社会。

ChatGPT课程

短视频拍摄剪辑

非遗点茶

  学校在夜校办学定位上始终坚持普惠性、高质量的原则,围绕“苏州底色+苏大特色”进行课程开发。依托苏州大学产业人才培训学院数字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重点打造“技能课程”体系,服务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通过“课程策划+班级服务”两个方面,力争将“苏大夜校”打造成中青年的精神“桃花源”。

昆曲

直播课程

  3.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立足老年教育现状,依托苏州大学优质资源,积极调研老年群体学习需求,总结以往办学经验,2022年即成立“苏州大学银龄学习中心”,并推动使其成为驱动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引擎。借助首批“江苏高校银龄学习中心”试点单位的办学资质,苏州大学以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为导向,开设了涵盖生活技能、兴趣爱好、养生保健等20余个培训项目,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饱含热情、精于实践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响应信息化与数字化政策发展,结合当代老年群体的数字化需求与前沿科技,应需推出了各类课程与公益类讲座,如智能手机应用、视频拍摄与剪辑、网络防骗、无人机操作等“智慧助老”课程,帮助老年人翻越“数字屏障”,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缩短“数字鸿沟”。同时,充分利用好老年群体的经验和智慧,发挥余热,实现其自我价值,培养了60多名模特表演、摄影模特、时尚编导等领域的师资力量。

朗诵与发声

太极拳

  苏州大学银龄培训不断丰富办学内涵,建成校内外中老年群体的求知乐园和精神家园。2023年共开展各类培训惠及近1500人次,完成1000多课时。未来将进一步联合外部资源,联合社区组织,打造金牌导师团,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书法

中国画

无人机

  (二)横到边,开拓多元优课新项目

  党的二十大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作出新论断,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新时期,在全面提升教育者和学习者数字化素养和技能的基础上,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正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助力构建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致力于构建一个覆盖“To B+To C”“线上+线下”的适合全年龄段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针对不同板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求研发更新不同种类的课程。有紧跟市场需求,涉及新兴行业领域和技术技能更新,确保学员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有适宜全年龄段的兴趣与素养类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语言类(英语角、小语种教学)、人文素养类(国学经典解读、世界文化鉴赏)、美学类等(摄影艺术、插花艺术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学习需求;更有适宜银龄群体的“兴趣类”“康养类”“数字化”课程,助力学习型社会、银发经济、“智慧助老”战略发展。

  学院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打破了原有继续教育内涵壁垒,更是响应了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应为之策。

  (三)全覆盖,打造苏大继教金招牌

  1.形成终身教育金招牌。苏州大学已形成一个覆盖“职前+职后”“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适合全年龄段的教育体系,每年线下培训人次约80000。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人社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苏州大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平台。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等。2022年,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数字化管理成果入选“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2023年荣获“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奖”“中国老年教育优秀案例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进终身学习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奖”及“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办学典型案例奖”,承担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等继续教育领域)重点任务1项。2024年,1项成果被推选申报为“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典型案例”,获评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

  2.传播乐学友善好声音。苏大银龄学习中心办学实践先后被中国教育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苏大夜校办学实践先后被人民网、共青团中央、新华日报、央视新闻频道等200多家官方媒体报道、转载。高校办夜校的探索得到省市相关部门关注,主要领导批示。学员们在班级群、问卷满意度以及社交平台留言中频频为苏大的用心点赞,广大学员的正向评价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向上氛围。

  3.实现规范管理高效率。通过线上平台建设,以数字化赋能继续教育规范管理。做到事前有审批、事中有监控、事后可回溯。通过一网通办,确保扎口管理的力度和资源整合的强度。借助大数据的预警作用,促进公开、公平。借助信息化的便捷属性,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示范引领和服务,学校着力在国际化、终身化、在地化、信息化、专业化、多元化六个方面推动改革。在发展领域上国际化,时间跨度上终身化,拓宽在地化服务水平,丰富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水平,促进专业化分流,动态孵化多元项目,让苏州大学成为专业的、可信的一站式知识更新阵地。

  4.集聚社会服务强磁场。学校将继续教育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鼓励二级学院利用自身专业学科优势,通过继续教育投身到社会服务中,通过社会服务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终更好地服务社会。目前学校已与苏州市总工会、人社局、农业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建立合作,通过合作开发“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共同推动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学校建立苏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院、退役军人事务研究院等,为政策研究助力。通过点、线、圈、面的深度融合,以“学”为牵引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苏州大学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和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指示,推进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深耕于构建教育形式灵活、办学特色鲜明、运行规范高效的非学历教育生态。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cdce.eol.cn/news/36204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阳光继教
直播预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