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二十年工作总结与回顾典型案例
二十年,是一个时代,一个坐标,一种符号;二十年,开创了一种模式,孕育了一种文化,树起了一面旗帜。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学校深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解决人才短缺,提升涉农人员素质,化解工学矛盾意义重大,遂举全校之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为学校延伸人才培养区域,突破传统的成人教育发展思维和模式,提升农业人才素质奠定了基础。
一、整体概况
为了开展好试点工作,学校精心筹划,健全机构,细化方案,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提升软硬件条件。二十年点滴,积聚今日事业,记载着东北农业大学试点工作实施的历程。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独立办学校区
第一阶段:发展初期(2000~2002)
我校2000年获批试点并开始举办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首批招生274人,拉开了东北农业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
东北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首批全日制学生授课
第二阶段:转型发展时期(2003~2007)
按照教育部要求,现代远程教育须将培养对象转向在职人员。2003年到2007年期间,我校在做好在校全日制网络教育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适合在职人员网络教育的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建设等工作,探索转型后的发展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北农业大学蒋亦元教授为网络教育学生授课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时期(2008~2015)
2008年到2015年,我校现代远程教育招生区域逐步扩大到覆盖全国20余个省、直辖市,招生数量从2007年的9881人攀升到2015年的24716人,在籍学生达到55000余人,实现了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据中心
2016年东北农业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及函授站工作会议
第四阶段:稳步发展时期(2016~2018)
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适度控制办学规模,大力发展非学历培训,将年均招生数量稳定在3万人以内,非学历教育培训领域不断扩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2018年12月,我校共计培养学历教育毕业生190836人,非学历培训99171人。通过调研及校友反馈,我校毕业生大部分活跃在农业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等领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
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
二、特色工作
我校依托农业特色专业优势,与多地开展区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坚持打造区域农业发展特色的继续教育新模式,将广泛的学历提升转变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适应区域农业产业升级,新型职业农民与一线农业科技人员学历、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的综合解决方案。
东北农业大学与唐山市丰南区龙头企业合作签约仪式
东北农业大学与唐山市丰南区政府举办“金钥匙”工程
农村党组织书记农业科技培训示范班
案例:
我校与唐山市丰南区政府签署《区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对接、在校生实训、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学历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已培养当地农村干部及农业技术骨干1146人,部分优秀毕业生在蔬菜加工、生态养殖、食品加工领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获得当地政府的高度好评。
我校学员张立霞,在读期间创办巴马香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青少年科普基地、蚯蚓养殖基地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五位一体种养新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年均收入增加10倍,真正实现“脱贫摘帽”。被市妇联、科技局评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中央电视台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以“‘香猪姐’的香猪经”为题播出了她的创业事迹。
我校学员张丽霞创办唐山市巴马香猪生态养殖基地
我校学员张友爱,创办了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解决当地就业百余人,并带动了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亲们的致富“领头雁”。先后获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个人”、“ 唐山市三八红旗手”,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国首届新型职业农民论坛大会,中央电视台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专题播出了她的学习创业事迹。
我校学员张友爱创办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二十年,东农远程教育初心不变,为学习者架起求知的桥梁。
二十年,东农远程教育矢志不渝,为新农村营造最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