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依托南京大学一流的师资力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专升本学历教育为主,成立于2003年。结合学校创建“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学院把发展定位为:“应用型、职业性、高层次”,以“积极发展、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秉承南京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
学院自成立以来共招收学生五万多人,目前在读学生19086多人,毕业学生38790人,授予学位16698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专门人才。每年春季,学院都隆重召开新生开学典礼暨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南京大学校领导、著名院士、专家学者出席典礼,致辞祝贺。
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地方建设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升了南京大学的社会美誉度。2010年度、2011年度、2013年度南京大学三次被评为全国“十大热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开展的“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学院有四项案例入选;2020年因在疫情期间,积极向社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南京大学被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授予“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停课不停学’突出贡献院校奖”称号。
2009年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年巡礼与展望大型成果展(原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原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视察我校展区)
特色工作一:建设“三名工程”,确保教育质量
学院始终坚持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放在第一位,把“三名工程”——名师、名课、名教材——视为实施建立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品牌的关键举措和发展目标。
南京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守仁教授、桑新民教授、徐士进教授、刘厚俊教授都亲自担任课程主讲或专业负责人,另外还有苏新宁教授、何成洲教授、黄贤金教授、翟学伟教授、孙建军教授、朱庆华教授、张凤阳教授等7名和一大批优秀教师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各门课程还配备一支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和设计团队,对学生远程学习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不断探索融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媒体于一体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学院开设了法学、英语等1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被评为江苏省成人教育特色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还被评为江苏省成人教育重点专业。
自主研发了优质网络课程200多门,移动课程近百门。有5门课程获选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在现代远程教育十年庆典的评选中荣获“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组织奖”银奖。2016年,《资源经济学》、《刑法学》、《大学语文》、《计算机组成原理》、《公共政策》、《Internet实用技术》等6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名单,入选的课程数量位于全国68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的前列;在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参与性技术-鼓励》课程获得一等奖,《房地产心理学》课程获得二等奖,《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力》课程获得三等奖;在2019年 “mooc中国杯”比赛评比中,《资源经济学》慕课获得“优秀教学组织奖”。在2019年江苏省微课比赛中,《囚徒困境》课程获二等奖,《参与性技术-重复》和《具有吸引功能的古生物化石及中国“金钉子”》课程获三等奖。
学院重视教材建设的一体化和课程建设的精品化,积极组织名师和骨干教师,编写出版了“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专用系列教材”15本,还有数字教材。《商务英语口语》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教材。
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暨2019届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
特色工作二:开放共享教育资源,共建学习型社会
资源建设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内容。南京大学先后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500万元,重点加强了网络教学课程和课件建设等;学院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特色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拨款360万元由学院承担建设的“985工程”重点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目前已新建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近千个。开通了名师大讲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方便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向全校师生开放了200多门网络课程,校外学生只需申请注册即可使用。
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网向全社会开放共享;有20门网络课程通过第三方平台向部分高职院校开放共享;“手把手教你心理咨询---谈话的艺术”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分别发布,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总学习人数37.6万余人,评分4.8(总分5分);由学院发起成立的“互联时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通过建设“互联时代高等教育资源库”和“互联时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向联盟会员和全社会提供教育资源及相关服务,深受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喜爱。
特色工作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停课不停学”行动,助力“宅家”抗疫
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发、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延期上班和延迟开学的通知后,学院迅速响应,组织优质课程资源开放,于2月1日上线多门网络课程,第一时间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免费开放。
开放的课程主要包括《实用英语写作》《手把手教你心理咨询》《环境科学导论》《商务沟通》《管理心理学》《商务入门》《电商实战》《Python程序设计》《旅游规划与策划》等,鼓励大家减少外出,利用“宅家”时间学习充电。其中《环境科学导论》和《手把手教你心理咨询》两门课程入驻了人民日报“云课堂”频道,用户可以登录人民日报客户端,在人民号通过搜索“南京大学公开课”关注并进行学习。
另外,南京大学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共享共建联盟的理事长单位,与弘成教育集团一起发起了“优质课程资源免费开放行动”,与其他部分高校一起在“弘成教育课程资源开放平台”免费开放高质量的主题课程,让广大学习者“停课不停学”。
特色工作四:积极组织、参加重要活动,推动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2009年参加了“现代远程教育十年巡礼与展望大型成果展”,充分展示了学院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
2010年学院承办了“中国远程教育质量管理论坛”,来自30多所高校的院长、专家和同仁前来参加了论坛,就质量管理的内涵、体系、方式等交流了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
2012年学院承办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交流年会。159所高校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院,以及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等3所港澳地区大学的专修学院(持续进修中心)的代表约322人参会。
2018年学院与弘成教育集团联合主办互联时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立大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9家单位参与发起。本着 “共建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多赢”的宗旨,通过建设“互联时代高等教育资源库”和“互联时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交流发展,向联盟会员和全社会提供教育资源及相关服务。
2019年学院举办了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论坛是由海峡两岸著名高等学校,于2000年联合发起开展继续教育交流、合作和研究的协调性组织,旨在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合作和研究。此次论坛以“高质量、特色化——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愿景”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22所会员高校和18所特邀高校的约130位代表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