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教育系统积极响应,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提质行动”“脱贫攻坚助力行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高校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构建了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扶智扶业“两扶并举”的教育帮扶模式,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面向科左后旗,扎实开展教育帮扶
根据国务院帮扶办和教育部关于帮扶工作的部署要求,学校于2019年8月加入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体系,承担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以下简称“科左后旗”)的定点帮扶工作。作为学校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继续教育承担着科左后旗的教育帮扶工作。学校继续教育针对科左后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教育帮扶新模式,为当地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人才与智力支撑。
1.发挥资源技术优势,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根据科左后旗的教育培训需求,学校继续教育定制研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干部在线学习网”。该学习网集在线注册、自主选课、视频学习、模拟考试、证书打印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目前,该网站已上线课程100余门、共300余学时,课程内容涵盖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医疗卫生、中小学教师培训等领域,充分满足科左后旗各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需求。两年来,已有2300余名科左后旗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该平台进行学习。
图1: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干部在线学习网
图2: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干部在线学习网学习资源
图3:我校面向科左后旗举办“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网络培训”
2.拓宽服务领域,线下培训显实效。2020年10月,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党员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在我校挂牌。基地建成后,学校继续教育构建了当地组织部门统筹、学校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教育帮扶工作机制,为科左后旗乡镇长、组织干部、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共青团干部、企业家等群体开展了“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培训班” “青春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培训班”“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暨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等一系列线下培训,实现科左后旗乡村振兴培训的精准化与常态化,进一步增加培训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实效性。两年来,为科左后旗累计举办线下培训10余期、800余人。
同时,学校继续教育坚持,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实地参观考察,组织学员到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充分介绍了“寿光样板”、即墨“跨境电商小镇”等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为科左后旗的脱贫攻坚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图4:参观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史馆
图5:参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智能玻璃温室
图6:考察寿光东斟灌村彩椒大棚
(二)面向山东地区,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1.依托优质办学资源,开展高级研修项目。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乡村振兴)、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乡村振兴),主要承担乡村振兴领域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工作及主动拓展社会化继续教育业务。自基地获批以来,学校继续教育不断深入分析研判,整合优势资源,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项目,面向乡镇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和民营企业家等,开展“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级研修班”“乡村经济发展探索高级研修班”等高级研修项目等各类专题培训14期,共计750余人次。
图7:2019年,学校获批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乡村振兴)
图8:乡村经济发展探索高级研修班在线授课
图9: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级研修班参观王台街道纺机博物馆
2.积极引导、多方协作,促进村干部学历提升。学校继续教育协同学校驻地灵山卫街道把村干部提升学历、增长才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帮助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通过学习提升学历层次、增强履职能力。同时,学校继续教育积极做好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建立线上讨论组,将学校乡村振兴相关的优质课程分享给村干部,以满足新型社区建设需求和社区干部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截至目前,累计500余名乡村干部、后备干部、社区居民等参与学历提升。
(三)面向乡镇教师,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018年,学校获批“教育部、财政部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标志着学校具备了承担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等国家级职教师资送培项目的资质。近年来,学校以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为切入点,积极拓展信息化教学、思政教师、校园安全、中小学校长等特色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拓宽服务师资队伍辐射面。学校先后入选山东省、青海省、安徽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职业院校及中小学国培、省培承担机构,形成了融合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方位、一体化培训体系。
1.助力学校属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青岛,服务山东”,深化与当地教育部门的合作,与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教育局建立长期合作,开展山东省研究生导师、高校青年教师、高职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青岛市教育执法、教育督学、终身教育培训等;与西海岸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近两年为新区中小学教师开展新教师轮训、乡镇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养培训,共计1400余人次,同时搭建西海岸新区中小学校长/中层管理干部网络研修平台,实现理论学习不断线、经验交流不断线;积极发挥高校社会职能做好教育对口帮扶,连续两年面向菏泽定陶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年培训100余人次。
2.助力西部地区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以中西部为重点区域领域帮扶培训,聚焦不同学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骨干教师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从发展目标、培训内容、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一对一”诊断设计,按照“强师德、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的思路,采用专家讲座、现场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观摩、任务驱动等方式方法强化培训效果,进一步促进当地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近三年,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甘肃陇南、甘肃岷县等6个偏远地区开展师资培训,共计培训1000余人次。
图10:青岛西海岸新区教师梯级规范化培训班在辛安初级中学观摩同课异构
图11:我校为青岛西海岸新区2018、2019级高中(含职业)新教师举行暑期集中培训
图12:我校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
(四)面向社区儿童和家长,开展公益特色服务
1.开展“四点半课堂”,助力社区学生高效学习。学校继续教育面向学校驻地中小学生,开展“四点半课堂”社区公益服务。该项目以社区学生兴趣为导向,提供针对性作业辅导、知识科普、公益讲座、手工制作等教学内容,定期开展每日40分钟助学辅导、每日20分钟各类科普知识普及、每月一次实践实训或公益讲座等系列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社区实际的“学业辅导+素质拓展”运行模式。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社区儿童走进大学校园,参观重点实验室、工业训练中心、科技航模展和地质模型展等,积极培养儿童对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为社区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搭建了广阔发展平台。
图13:开展“四点半课堂”,助力社区学生高效学习
2.开展“社区大讲堂”,助力社区居民素养提升。学校继续教育依托校内优秀师资,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大讲堂”活动,面向学生家长和居民开展子女教育、家风培养、传统美德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培育文明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共同推动和谐社区、学习型社区建设。
多年来,学校继续教育积极履行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责,逐步构建了学校、街道、社区多元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选派优秀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助学辅导、实践活动、科普知识讲座、社区大讲堂等各类活动600余次,惠及社区儿童及其家长2.5万余人次。
图14:开展“社区大讲堂”,助力社区居民素养提升
二、经验启示
(一)深入开展调研,做实精准帮扶
学校继续教育组织专职人员,深入所帮扶地区及单位开展详细调研,详细了解培训需求,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合理配置培训内容,综合运用线上培训、集中面授、送教上门等个性化“线上+线下”培训方式,为教育帮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立体化在线培训
学校继续教育进一步发挥既有在线培训优势,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支持服务技术,积极开展在线培训、直播课堂,把“脱贫攻坚培训班”办到“网上”、把各级扶贫干部连到“线上”、把课堂开在“云端”、把学习送到“掌心”,实现了培训内容精准化、培训时间碎片化、参训学员普及化,给培训学员更灵活、更自由、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有效解决了参训学员的工学矛盾。
(三)因地制宜、典型引路,教育帮扶广受好评
在教育帮扶过程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坚持因地制宜、典型引路的工作原则,既加强国家宏观政策宣贯,又针对当地发展瓶颈解疑释惑,还充分介绍了“衣家村”经验、“寿光样板”、即墨“跨境电商小镇”等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争取能为科左后旗的脱贫攻坚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精准的培训方式、典型的发展案例,受到参训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遍好评。
巴胡塔苏木边布拉嘎查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赞丹说:“通过学习,让我有了新的工作思路,认识到作为扶贫驻村干部绝不能松懈,必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战。”科左后旗查日苏镇党委宣传委员、布敦花嘎查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子群表示:“李中华教授在直播课堂中介绍的山东‘衣家村’案例,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症下药、典型引路、抱团发展、因地制宜、共同富裕的五个措施,给了我很大启发,下一步要结合自己所在的包联村实际,在发挥村级产业指导员作用、脱贫户‘反哺’贫困户、集体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祖国如期实现脱贫大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