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2012年,广州市委针对村“两委”班子存在学历层次低、提升慢、履职能力不强的薄弱环节,与广州农村改革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极不适应的现状,开展“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委托广州开放大学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建构新时代的“广州农讲所”。
9年来,广州开放大学坚持党建引领,根据村官学员实际,“以生为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精准施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州农村基层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套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广州模式”。目前,项目已累计招收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后备干部14991名,毕业人数达8057名,广州村“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项目实施前不足12%提高到2021年的88.6%。
一、创新多维联动领导管理机制,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项目探索形成了“市委组织部门—区委组织部门—电大—街镇—村”多维联动领导管理机制。从2012年起,以创新实施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破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的高标准推进“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连续9年紧抓不放,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2018年5月广州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广州市优化提升“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的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同年7月,市委将“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列入《广州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21年6月,市委组织部将优化升级“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列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工作要点》。
二、传承“农讲所”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农村建设“领头雁”
项目以培养广州乡村振兴领头雁为首要目标,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政治考核为评价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学员选调、学员考核评价等方面,继承农讲所为革命培养骨干力量的红色基因,从课程建设入手,把党的创新理论、农村农业政策和党性党风教育作为主课,将红色基因教育植入课堂,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入手,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传播金课、样板,劝勉学员言传身教,担负起红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三、发挥新时代“农讲所”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能力强、作风正、干得好”的村“两委”干部,发挥“红色头雁”引领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广州市共有1144个行政村、1540个社区,村(社区)数占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村“两委”班子普遍学历层次低、综合素质不高、履职能力不强,与广州农村改革发展任务要求差距巨大。项目探索形成“1+1+3”的乡村“红色头雁”人才培养模式:“1个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标准;“1个机制”,即“多方联动”的管理机制;“3个维度”,即着力“学员政治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作风锻造三个维度”。
(一)抓学员政治能力培养,提升基层党建领导力
坚持党建和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实现“村干部学历教育”向“村干部政治训练”的转变。围绕乡村振兴带头人岗位政治素质要求设置培养目标。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要求,及时优化调整教学方案。结合中央政策部署,增加思政课比重、施行课程思政,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通过政治考核为导向的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促进学用结合;开展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历练。
(二)抓学员治理能力培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适应力
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出路在制度。“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把实施农村基层干部战略性培养与实施农村党组织“头雁”工程、推动城乡治理一体化布局结合起来,把村干部的战略性培养作为重要制度一以贯之。在教学中着力严抓治理能力培养系统工程建设,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选拔组建以“三农”问题专家学者为主,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社区实践者为辅的师资队伍近300人。开设“行政管理(基层管理方向)”特色专业,组织编写有区域特色、岗位需求为重点的教材,建构线上线下、课堂与田间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三)抓学员优良作风锤炼,提升破解难题的执行力
在学风建设中融入学员工作作风的培养。在每个教学点建立临时党支部,结合城乡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组织学员开展专题研讨,培育求真务实的学习风气。把教学设在“田间地头”,开展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建筑、重点项目推进等“活页式”专题学习。培养学员潜心调研、虚心求教的作风,学会把引领农村发展、服务农村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经验。
四、久久为功,成效显著
(一)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充足
“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开办9年来,先后有8029名学员受到提拔,其中832名学员为新任村书记,成为实现广州乡村振兴主力军中的骨干。部分学员取得文凭后被提拔到街镇等上级部门工作,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的人数逐年增长。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威信和组织力、执行力,长期困扰乡村振兴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本领恐慌”等瓶颈问题,一系列城市基层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基本得以破解, 有力助推了“老城市实现新活力”。2020年广东省5个乡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广州市上榜3个,村官工程学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省委党校教育长尹德慈认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继承了广州农讲所的红色传统,既为广州市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储备了干部力量,又为破解超大城市“三农”问题解决贡献了广州方案,形成了可以向全国推广复制的经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政治站位高,符合基层党建的内在规律,各项做法科学合理,现实针对性强,加强了对基层优秀干部的能力素质培养,切实可行且效果突出。南方党建智库负责人认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在头雁培育和头雁效应、政治本领和工作实务、基层党建质量和基层治理水平等三个方面实现了“双提升”。
(二)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项目成果高度总结推广
骨干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申报相关课题4项;公开发表10篇相关教学论文;建成教学实践基地17个;发布全网络课程61门,其中1门课程被中组部评为中国好课,自编教材6本,彰显广州培养村官模式的乡村振兴实力。
高度总结推广项目成果。新冠疫情期间,利用国家开放大学云课室直播平台,面向广州市11个区身处防疫一线的村官学生开展云直播,满足了村官学员抗疫学习两不误的需求,效果反响良好,获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停课不停学”突出贡献院校奖;以“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为内容的参赛项目《党建引领 项目驱动 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获广东省市直机关第七届“先锋杯”工作技能大赛党建创新类第四名;《羊城村官上大学》纪录片获第十一届广州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
(三)社会影响广泛,示范作用明显
学习强国、人民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高度评价项目开展的意义和效果,2020年6月,村官项目有关经验在中央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党建要报》刊登,广东省委李希书记、广州市委张硕辅书记对优化提升村官工程做重要批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31所高校前来学习交流,借鉴广州培训村官模式的成果经验;为村官学员特设的行政管理(基层管理)专业被国家开放大学批准为全国共享专业予以推广;青海省委组织部复制借鉴广州模式,依托青海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于2020年5月开始在青海全省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资源,开展贵州省黔南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和清远市阳山县乡、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效果显著,广受好评。